朱棣起兵时身边为啥只有800亲卫兵,作为

老朱在位时,经过3次分封,形成了九大塞王的格局,九大塞王即辽、宁、燕、谷、代、晋、秦、庆、肃九王。其中秦王朱樉建藩陕西西安府,晋王朱棡建藩山西太原府,燕王朱棣建藩北平,代王朱桂建藩山西大同府,肃王朱楧建藩平凉府,辽王朱植建藩广宁府,庆王朱栴建藩韦州,宁王朱权建藩于大宁卫,谷王朱橞:建藩上谷宣府(今河北宣化)。

但老朱分封到各地的藩王并不是到自己的封地去养猪像后面一样,而是赋予了他们相当多的特权。

首先是经济特权。给予他的儿孙们其丰厚的俸禄。明朝的藩王分亲王和郡王两个级别,亲王一年俸禄一万石大米,郡王少点但也有两千石。这还只是俸禄,还不包括平常的一些赏赐和藩王们所拥有的田庄。相比之下,正一品官员的月俸是87石,而一个正七品县令一年的俸禄才90石,而且还时刻面临着贪污就被剥皮充草的高压工作环境。两相对比之下就知道明朝的宗王待遇多么优厚。

其次是政治特权。老朱明确规定朝中大臣不管你是三公还是大将军见了藩王都要行礼,并且要行四拜礼。同时各王也拥有对封地内大小文武官员的人事任免权,如果藩国内的老百姓有侮慢藩王的行为的话,也都交由藩王来处理,朝廷依然不得干预。对于诸王犯罪一事,朱元璋则规定只有皇帝才有权干预,朝廷相关机构无权力干涉。

建文帝

另外就是重点说的军事大权了,朱元璋赋予各地藩王军事大权。

第一,各地藩王都拥有者直属于自己的军队。朱元璋规定,每个王府可以设有亲王护卫指挥使司,护卫的士兵少者人,多者可达人。一般来说分封在内地的藩王所拥有的兵力比较少,而分封在边地或者军事要塞的藩王则有着较多的兵力,像九大塞王之一的宁王朱权便是“带甲八万,革车六千”,拥有8万将士,战车达辆,远远超过了三卫的军队规模。并且各地藩王所统率的军队都是明朝的精锐部队,军队战斗力不容小觑。

除此之外,当时在各地藩王的封国内存在着两支军队,一支被称作“守镇兵”,也就是隶属于朝廷的都司卫所;另一支则被称作“护卫兵”,直属于藩王。当时护卫兵是由藩王自己管理的,而守镇兵则是由相应的指挥使来负责管理的。看上去似乎两支军队毫不相干,井水不犯河水,其实不然。虽然都司卫所下辖的军队由指挥使来管理,但是如果藩王要征用他们并且征用的理由合理的话,他们也只能听命。

那么这就造成了一个疑问,明史记载朱棣起兵时候只有亲卫兵,那朱棣的部队呢?

这就说明老朱的分封绝对不是只给了权力,他有手段。朱元璋所推行的分封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最终实现“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的目标。

朱元璋

朱元璋规定诸王封国内卫所军队只能在紧急情况下征用,换句话说就是只能在战争时期征用,而在和平时期不论诸王理由多么充分,也不能征用卫所军队。

的确,各地藩王都有直属于自己的军队,但是诸王能够调动这些护卫兵,皇帝也能调动,并且皇帝拥有的是最高权限。朱元璋在位期间就曾多次越过各地藩王直接调动他们的护卫兵到其他地方参与作战。洪武二十八年(公元年)三月,朱元璋便曾颁布诏令“敕总兵官周兴,令都督佥事宋晟领辽王府中护卫、都督刘真领宁王府中卫,指挥庄德领三万卫军马,征剿野人”,而辽王和宁王两位王爷并没有参与此次征剿。

而建文帝就是采用这种方式对付朱棣的。大义在他那儿。

于是,建文帝命令都督宋忠征调军队屯聚在开平卫,而这些被抽调的军队大多是燕王府护卫中的精兵强将,又将燕王麾下的护卫胡骑指挥关童等入京,以此来削弱燕王朱棣,这样一来燕王朱棣的护卫军们一夕之间被抽调一空,只剩下了八百亲卫,这就是为什么朱棣刚刚起兵的时候,势力如此单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249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