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白癜风医院爱心传递 http://www.txbyjgh.com/axhd/1983.html
农村现象:农村教育之殇,教育不公平的无力感
当城里人在为着学区房,特别是名校的学区房而激烈讨论的时候,农村人却为着孩子去哪里上学而发愁,连个上学的地方都成问题,更别提是不是名校了。农村小孩,不仅是面临去哪里上学的问题,还面临着学校硬件软件设施不足,教师队伍欠缺等问题。
一、消失的村小,更艰难的求学路
从年开始,全国农村中小学正式开始了一场力度非常大的教育改革,那就是“撤点并校”,以前大一点的自然屯,都会有自己的屯小,屯里的小孩在屯里就能上小学,一般是1-3年级,然后是屯往上的村一级,有个中心小学,我们那叫完小,负责整个村下面几个自然屯4-6年纪的教学任务,初中一般都是在乡镇上面,一个乡镇有一两所初中,有些乡镇还有高中。
撤点并校实施后,屯一级的屯小首先被撤销了,一个行政村下面的几个甚至十几个自然屯,分布在五六公里范围内,全部集中到村一级的小学去上学,有的甚至要几种到乡镇去上小学,摒弃了屯屯有学校村村办学的模式,对临近的学校进行资源整合。
在城里,提到资源整合,首先想到的是资源整合、强强联手、做大做强这些字眼,但是农村撤点并校的资源整合,却跟这些一点不搭边,学校整合之后,学生们的上学之路更加艰难更加远了,教学质量不见得就能提高多少。
“撤点并校”实施20多年,全国的小学学校数量,从49万多所,减少到15万所,20多年间,全国一共消失35万所小学,数量急剧减少了百分之七八十。平均一年消失1.5万所左右,如果折算到每一天,在这20多年时间里,平均一天消失45所小学。
撤点并校的出发点是好的,以前的乡村教学点分散零落,小额班比例较大,一人一班,几人一班的情况不在少数,教育资源浪费严重,教师的素质参差不齐,教育质量低,撤点并校是为了集中资源,提高质量,但也面临着很多的现实问题,比如偏远学生上学难路途远、孩子过早的寄宿生活影响孩子心理健康、增加家庭经济等问题。
消失的村小,第一是原本的教学点确实比较分散,学生人数不足,另外一个原因是城镇化、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农村常驻人口的不断消失,更加剧了村小的消失速度。
有能力的都进城读书了,没能力的才在农村被迫到偏远的学校去上学。条条大道通罗马,有人天生就生在罗马,有人走路去罗马,有人只能当骡马。
二、软硬件设施不足,全面发展成空话
城里新建了一所小学,硬件设施非常厉害,多媒体、计算机、音乐、绘画、舞蹈、钢琴等专用教室,以及烘焙室、创客室等一些特色教室,游泳池、体育馆、篮球场、足球场、排球场、羽毛球场,室内室外球场、塑胶跑道等,一应俱全,应有尽有。
这种硬件设施条件,在农村小学,简直是做梦。农村学校的设施非常简单,教室、宿舍、饭堂、球场,想要那些专业教室、特色教室,专业球场,很少。农村孩子,学习文化知识是最主要的,那些什么兴趣、爱好、拓展,只能自娱自乐、自我发挥、自生自灭,农村学校没有太多的硬件设施去满足这些孩子的兴趣发挥。现在的教育,已经不再局限于“德智体美劳”了,农村的德智体美劳跟城里的德智体美劳,概念一样,实质内容已是差距极大,全面发展成了一句空话。
就像一个人打游戏,有装备和没装备,装备齐全和装备匮乏,结果是不一样的,哪怕你技术再牛逼。最好的投资,最好的设施、最好的学校,扎堆在城里,农村学校,极少有太多的投入,极少有人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8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