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9平方公里
涉及:
以东风广场、春之眼、恒隆广场为核心的
商业商务核心区,
二环南路至北辰大道的
北京路,
二环东路至二环西路的
人民路
10月20日,《昆明市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导则、说明书、图集、附加图出炉,明确:昆明将依托北京路、人民路这两条城市主干道:
基于沿线资源优势塑造“功能轴”
基于景观资源特色塑造“景观轴”
基于人文资源特色塑造“文化轴”
事实上,在4月10日,昆明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发布了《北京路、人民路沿线集中商务区城市设计(批前公示)》,对两条道路所涉及的7个路段规划进行全新定位,并提出了功能引导目标,包括近期拆除重建项目、远期拆除重建项目和综合整治地块。
那么,这10.19平方公里的区域,将如何大手笔、大规划、精塑造?重点聚焦三大方面:功能业态、空间体系、城市形象。明确“管控导引”的具体措施,对塑造沿线城市形象特色、土地使用、公共空间、景观秩序、夜景照明、环境设施等进行控制。
塑造目标促进公共原则的确立、社会意识的形成,将北京路、人民路建设为活力时尚、包容开放、绿色共享的综合性城市公共服务轴带。“功能轴”有序疏解城市功能,改善沿线功能结构,凸显城市轴线地位。
充分利用区域交通优势,全面推进城市更新改造,配合城市环境美化提升地区投资形象;调整现状产业用地空间结构,向有序的产业特征空间形象发展。
1、加强土地使用的复合性,应完善、提升中心服务功能,强化集中商业商务区辐射带动作用。规划应大力建设市、区级公共设施和发展商贸业等现代服务业。
2、严控沿线居住用地规模,需结合功能置换对其进行缩减,原则上不予增加纯居住用地。
功能置换引导方向:建议用地功能图“景观轴”01新建建筑最小退线20m建筑退线:根据《昆明市城乡规划管理技术规定()》及两路两侧实际建设情况,两路沿线新建、改建的建筑最小退线距离20-40m不等。保留建筑退线距离0-10m不等。针对不同的退线空间,应结合街道设计导则布置不同的街道元素。此外,两路沿线商业氛围浓郁的地区,应营造商业大街形象。
建筑贴线:为保证两路沿街界面的整齐度,类比相关案例,建议两侧地块沿街建筑控制线长度超过米的地块应不小于70%。
02细补建筑高度,形成韵律化的天际线?城市建设活动应尊重城市自然基础及既有历史空间,结合资源分布进行合理的强度开发。
?与盘龙江相临地区建筑布局应预留垂直于盘龙江自然景观的视线通廊,建立城市公共空间与自然景观的公共通道。保证自然稀缺资源的公共性,可视幵可达。
?北京路:沿线形成四峰三谷、东西共荣的空间界面,最高峰位于东风广场,最高高度不超过米。
?人民路:沿线形成三峰两谷,南北协同的空间界面,人民中路区段为全线波谷控制区,在该地区的建设应遵循昆明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对风貌及建筑高度控制的要求。
03增强沿线界面与周边开放空间的联系?对已建设的各区段景观进行整合,完善各类型用地内的公共服务区和绿化休闲区设施。增补绿地空间,强化沿线绿化通廊,沟通周边重要开放空间。结合街坊内公共空间及公共建筑底层,增加富有趣味的步行路径。
?修复生态环境、推进海绵城市建设
在公园改造方面:合理运用雨水花园、下凹式绿地、植草沟和小微湿地等低影响开发措施;步道、广场、停车场应采用透水铺装与配套布局绿化用地。
在街区改造方面:人行道可改造采用透水铺装;道路绿化带可改造为下凹式绿地、生物滞留设施、植草沟等低影响开发设施;改造优化道路横坡坡向、路面不道路绿化带及周边绿地的竖向关系,使路面高于绿化带,以便雨水汇入。
同时,将构建特色鲜明、标识突出、风貌协调的照明体系。
“文化轴”构建多元化的交通体系,完善道路设施,提升交通效率并创造宜人的慢行空间01完善过街及道路设施、实现商业办公集中区地下空间互联互通?地铁与其区域内商业空间、公共空间形成良性循环
?地铁商业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组织疏导人流,缓解交通压力
?地铁商业能够帮助地铁沿线的节点空间得到合理利用
02结合过街设施及地铁站与商务楼宇打造立体步行系统?结合地铁出入口和地下空间合理设置二层天桥和连廊,注重公共建筑二层空间的联系和互动
?注重连通公园、广场和街区内公共活动空间
?外观和形态上注重艺术效果
营造主题鲜明、路径清晰、元素丰富的文化展示路径01重点整合北京路、人民中路及盘龙江沿线历史文化遗迹以“文化展示路线”的形式串联最能突显昆明历史文脉的资源点,修缮文物,整治环境,营造主题鲜明、路径清晰、元素丰富的文化展示路径。东风广场、文明街等重要城市公共开敞空间及历史文化街区相临地区建筑风格、体量、色彩应协调统一。
02加强地方风貌展示挖掘、保护和积极审传各街道传统文化和民风民俗,如餐饮文化、节庆文化等,体现地方魅力;鼓励社区文明建设,积极配合各街道民间文化特征,建设市民文化中心,提供适宜的公共性场地和设施,吸引市民积极参不公共文化活劢;弹性设计城市开敞空间,考虑节庆表演、观览、装饰的需要。
东风广场段01设计目标为北京路中心段,范围北至圆通街、南至拓东路,为商务办公型街道。以国际级的商务办公、星级酒店、综合商场、公寓-会所、都市旅游、居住配套等集聚功能为核心,以大尺度公共空间、历史文化为特色,打造昆明国际级的商业商务功能核心集聚区和城市形象展示区,集金融服务、科技咨询、社会服务、高端商贸、文体娱乐、都市旅游等核心功能为一体的新时代城区。
02功能引导疏解非中心城市功能,用地强化商业商务及公共功能,业态强化现代服务业。结合旧区城市更新,分类引导土地使用功能;对接建设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目标,强化现代服务业和楼宇经济业态版块。
03道路交通?构建多层次、多维度的交通体系,强化立体交通,实现机动车与人流分行
结合地铁、公园广场和商业空间,形成互通、开放、舒适的地下空间;结合商业公共空间,构筑二层立体交通体系,减少地面慢行交通;街区慢行网络主要由非机动车网络和步行网络组成,并能与公共交通站点、机动车停车点有效衔接。
?增加慢行通道,形成通畅的慢行网络和内外互联的开放街区
利用各地块内部建筑之间的空间,增加与城市道路平行的人行路径;利用商业、文化等地块增加步行路径的,开放型区域;利用地块内部的灰色、尚未利用空间,结合步行路径建设公共交往和活动空间。
04建筑群体关系和建筑风貌天际线高度控制:沿北京路上穿心鼓楼、交三桥、东风广场轨道站点米范围内进行高强度开发,形成高度波峰,建筑主体不宜低于米。
以新古典和现代都市风格,整治和管控沿线建筑立面,构筑特色化国际建筑形象。建筑风格以简洁、时尚现代风格为主。
建筑色彩:商业裙房以温暖、明快的色调为主。采用明度较高、彩度较低的颜色(浅米黄、浅棕等);办公建筑以亮灰色调为主,不宜大面积使用明亮耀眼色彩,玻璃和金属宜采用柔和中性色调。
05街道空间重点控制北京路、人民路、东风路、拓东路界面,提高贴线率,近人区精细化设计,保留建筑和规划退界线合理设计。
?北京路、人民路、东风路、拓东路建筑贴线率应不小于80%。
?对建筑底部9米以下近人区域进行细节设计,以营造亲切友好的空间感受;商业建筑首层通透部分占首层或裙房立面的比例不小于60%。
?结合保留建筑的街道家具和绿化界面退界空间的景观设计应该沿街道家具及构筑物守界线布局,构筑物、街道家具、乔木,使其不保留建筑形成连续的空间界面。
来源:昆明规划建设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彭诗淇
编辑:杨芮
审核:周晓雪沙兰梅
终审:李严
长期接受来稿,投稿邮箱:zscc
s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