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兵败之后,曾为其幕僚的唐伯虎为何没有

前言

在封建社会中,造反可以说是一个人人避之不及的词语。因为,这是一桩祸及全族的大事。一旦与之有所牵连,而举事者又功败垂成,那么等待他们的也就只有夷灭族属的结局。

当然,另一方面也正是由于造反的机会成本极高,一旦成功便能飞黄腾达,而在这样强大的吸引力之下也让很多枭雄趋之若鹜,前有刘裕后有黄巢等不胜枚举。当然在明朝时也不例外,明朝最成功的造反例子就是发动“靖难之役”的燕王朱棣,经过鏖战他击败了自己的侄子朱允炆,成功登基,还创下了为后世津津乐道的永乐盛世。

只不过,也恰是他的这种“示范性作用”,也让他的后世子孙中并不乏希冀能够通过造反来染指皇权者。

宁王朱宸濠便是其中声名狼藉的一个。正德十四年(),朱宸濠借口明武宗荒淫无道,发动了叛乱,举兵十万。而在众多地追随宁王造反的人中,还有著名的大才子唐伯虎。不过这场叛乱,却旋即便被阳明先生王守仁所败。而始作俑者宁王朱宸濠也被废为庶人,伏诛;其党羽亦是诸多被株连族属。不过,令人意外的是身处宁王造反旋涡中的唐伯虎却全身而退,那么为什么身处造反漩涡中的唐伯虎能够全身而退呢?

真实的唐伯虎

其实大家早就在电视剧中见识过各种各样的唐伯虎,他们大多生活恣意,妻妾成群,甚至为了得到美妾秋香甘愿到华府为奴,可是这都是真的吗?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这些都不是真的。这些都是轶传的,那么唐伯虎在历史上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唐伯虎出生于宪宗成化六年,由于他出生于寅时,所以取名叫做唐寅,而他的弟弟生在申时,所以取名叫做唐申。

唐伯虎的父亲是做生意的,家中也因为父亲善于经营,所以也是颇有资财,因而对于唐伯虎的教育上自然也是极为舍得。

唐伯虎少时聪颖,明朝的科举考试对于商人子弟又并不限制,于是唐伯虎就在父亲的安排下进入书塾学习,没想到唐伯虎居然在童科试中考中第一,成绩一出举世皆惊,这时候的唐伯虎开始涉猎书画,没想到他也能够很好地掌握,并且成为“吴门四子”之一。

这时候的唐伯虎身上没有家庭的重担,贤妻幼子在旁,家中庶务又有父亲担着,唐伯虎自然落得一个悠游自在。可是没想到弘治七年,噩耗一个接着一个噩耗传来,将唐伯虎重重击倒。一年之间,他的父亲、母亲、妻子、儿子、妹妹接连去世,家境渐渐衰落,而唐伯虎也整日浑浑噩噩,于是好友祝枝山劝他将心思摆正,全力应付即将到来的科举考试。好在唐伯虎听劝,就这样他收敛心思,上京赶考,没想到这却是压倒他的最后一根稻草。

弘治十三年,唐伯虎进京赶考,当时的出题人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大明朝读书人的翘楚,都是饱读之士,于是经他们手出题的试卷都比较偏且邪门,于是在考场中能答上考卷的人非常少,而在整个考场上只有两张考卷答得非常贴切,并且文辞优雅异于常人,于是程敏政看到这两张试卷之后就断定这两张试卷为唐寅、徐经所做,虽然他这是随口一说,不将这句话当回事,但是在现场的其他人就将这句话传了出去,一时间满城流言蜚语,都说唐寅、徐经向程敏政买了考试的题目。

当时程敏政的政敌就立刻上书弹奏程敏政卖题。于是皇帝就不许程敏政阅卷,但是证明徐经、唐寅两人并不在录取范围之内,而卖题、买题之说纯属子虚乌有,但是这件事已经物议沸然,朝廷为了平息舆论,只能将唐寅和徐经两人削去士籍,发配他们会县衙做小吏。只不过唐寅以此为耻,拒不上任,唐伯虎回家之后与妻子大吵一架,于是就将妻子休弃。

就这样唐寅成为了一个以书画自娱的恣意才子。只不过由于唐伯虎不善经营,所以家中的财富越来越少,而在与弟弟分家之后,唐伯虎更是开始了卖画为生的营生。

宁王造反

由于当年燕王朱棣造反成功的很大因素就是有宁王朱权的帮助,而当时朱棣与朱权约定共享江山,可是当朱棣成功坐上宝座之后却将这件事完全抛诸脑后,并且朱棣还将朱权贬到南昌软禁起来。

这样的怨愤对于曾经手握大权、又智慧超常的朱权而言,自然是难以忘却的。在朱棣在位时,朱权尚能韬光养晦,但是待朱棣去世,明仁宗、明宣宗朝时,朱权皆有上书祈求封赏之举。

及至正统十三年,朱权去世,宁王一脉也继续延传。而在传承至第四代宁王朱宸濠时,对于前仇的报复、皇权的觊觎,也让朱宸濠选择了造反。

明孝宗驾崩之后,由于他只有朱厚照一个儿子,所以朱厚照也就成为大明朝最没有异议继承皇位的人,朱厚照也就是正德皇帝。

这位正德皇帝刚继位的时候只有十五岁,正是小男孩爱玩的时候,据史书记载,这位正德皇帝天资聪颖,什么都一点即通,但是就是不愿意当皇帝,就是爱“玩”,他的“玩”范围很广,他玩打仗、玩女人、玩猛兽,甚至玩离家出走。

他也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只想当将军,不想当皇帝的人,于是在百姓眼中,朱厚照就是透露出那么一点点不正经,在各地藩王眼中,朱厚照就是有那么点玩物丧志,当然在宁王看来,自己一旦起兵,那么这个天下绝对可以拿下来,毕竟朝局被宦官和小皇帝弄得一团糟。而且还有之前安化王造反的前车之鉴,安化王虽然造反失败,但居然将明军打得丢盔卸甲,面对着这样的场面,宁王造反的成功面似乎更大了一些,只不过这次宁王却遇上了一个人,这个人就是王阳明。

在天时、地利都齐备之后,正德十五年,宁王趁着自己过生日的时机宣布造反,由于朝廷没有防备,所以宁王很快就占领了半个江西,并且挥师东南大有占据南京的趋势。

只不过在宁王造反的时候,王阳明就已经做好了准备,一路上还召集了不少民兵,直接切断了宁王的后路,又兼之阳明先生有神鬼莫测之计谋,于是不到两个月宁王的十万大军就全军覆没,宁王也成了阶下囚。

唐伯虎为何没事?

在宁王知道唐伯虎科场失意,并且无心仕途之后,就开始主动拉拢唐伯虎。至于原因乃是唐伯虎虽然没有做官,但是在文人士子中唐伯虎文采熠熠,尤其是在江南地区声名卓绝,影响力极高。

但是,对于唐伯虎而言他并不是能为金钱所惑的喜好名利之辈,无奈之下宁王也只能拿书画诱惑,果然唐伯虎也因此而成为宁王的幕僚。可是在宁王身边时间久了之后,唐伯虎发现宁王的招徕并非是简单的招贤纳士,而是意有所指。

造反对于唐伯虎这样接受了圣贤教育的文人而言,显然是难以接受的。于是,唐伯虎便想方设法地要逃出宁王府。

唐伯虎为了离开宁王甚至不惜装疯卖傻,甚至还有当着下人的面而脱光之举,就这样在唐伯虎的精湛演技之下宁王真的相信唐伯虎疯了,唐伯虎就这样被赶出了宁王府。

于是唐伯虎才算是彻底离开了宁王,也逃脱了被卷入宁王造反浪潮中的可能性。

总结

宁王的造反让王阳明名扬天下,而作为大明才子的唐伯虎也因为早前的智慧之举,并没有受到牵连。不过,仕宦之旅的断送,人生的诸多挫折,也让唐伯虎逐渐地看破红尘,选择醉生梦死,流连于花间之中。当然,世间也有了一逍遥的桃花庵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48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