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心学是如何让人改变命运的

五百年前,王阳明站在自己命运的一个分岔口。

正德十四年(年),大明江山阴晴难测,正德皇帝妄为之下,国家局势已多阴霾不堪。在这一年,久居南昌的宁王朱宸濠举兵叛乱。蓄谋已久的他组织了十万大军,顺江而下,势如破竹,准备一举拿下南京,自立为皇。

十万大军,外加整个江西都已占据,这场叛乱,而会动摇国家根基,而改朝换代的。如一着不慎,那么大明的国祚将就此断送,即便抵挡住叛军的脚步,紧接着到来的就是整个国家的分崩离析。

而正德的布置很是简明,他只下令时任赣南巡抚的王阳明阻击。

这个举动在今日看来,恐多草率,轻视的不可思议,就如敌国突然攻上内陆,但国家只派了个省长随意抵挡而已。

我们知道据《神峰通考》载,王阳明八字为:乾造壬辰辛亥癸亥癸亥。

这样金水纯清的八字,又兼枭印在月,定是聪明过人,设身处地换做当时之境,是应当明哲保身的。毕竟作为一省文职长官,要调动有限的兵力和训练有素的宁王府十万精兵对抗,结果最多也是舍身成仁。

但是王阳明却做了出人意料的决定。

此年己卯,七杀克身的他没有丢下同僚远避京师,更没有一头碰在宁王的刀口博一个忠臣的清名,他专注的募集人手,制定方略,组织反击。在这场战争中,他的毕生所思,所学,铸就了他的“知行合一”。在平乱中,王阳明的生命绽放出了最强的光芒,他命运中枭印所代表的犹豫和思虑一扫而空,经历五十天的血战,他力挫宁王,最终,竟然以一省巡抚之力,将十万大军全部瓦解。束手就擒的朱宸濠仰天长叹:“好个王守仁,以我家事,何劳费心如此!”

为何他能逆转命运?为何能战胜数倍之敌?当时,他一下属抱着一腔热血想与宁王决一死战时,王阳明便问:“兵法的要义为何?”其下属答不上来,而王阳明随即说了“此心不动,随机而动”八个字,此为兵法要义,也是心学核心。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是一种心态,只有心单纯,才有可能集中思维做到真正的淡定。

只有心不动,才能按照自己内心的想法来行动。

“此心不动,随机而动。”愚解为:“我的心是空的,我此时此刻没有欲念,而你的心一动,我会知道,我会理解,而同时我会洞察到其中的一切虚妄,于是我可以对此做出行动。”

其实,我们每人心中都有一堵墙,这堵墙不可能坚强到“足以抵抗一切打击”,但却具备另一个功能:将我们圈在这堵墙内,令我们看不见别人的真实存在,也令我们看不到更强大的力量。

然而,只有真正看到别人的存在,我们才有机会走出孤独,与人建立起良好关系。也只有看到更强大的力量并顺从这个力量,我们才能真正强大起来,并获得真正的解脱和改变。

为什么我们会看不到别人的真实存在呢?因为,当我们和他人在一起时,我们的内心会一直处于活跃状态,一直在行动、想象和思考,从来没有留下空隙。然而,只有当我们的心理活动能在某些瞬间停顿下来时,我们的心才能感应到对方的真实存在。

这是一个很朴实之理,这个道理,也即王阳明:“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王阳明之学绝非是书斋空想,而是实实在在的可以学以致用之学。用于政治,王阳明成了朝中重臣,和王阳明较劲的对手们不管多强大,最后都败给了他。用于战事,王阳明则成了朝中良将。

我们的心经常处于“妄动”状态,即一个念头接一个念头如奔雷般滚滚不断地在我们心中炸响。然而,绝大多数人却对自己的“妄动”没有觉察能力,这些没有被觉察的“妄动”即西学的潜意识,当我们被潜意识所控制时,我们就会处于程度不同的失控状态。我们认为,自己是根据意识层面的某种想法去行动的,但是我们没有觉察到的潜意识在驱使着自己这样做。

这时的我们,一行动就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

而宁王正是如此,以至他后来犯了很多战术上的错误。然而,作为对手,如王阳明的心也处于同样的“妄动”状态,他一样也会犯一些大大小小的错误。

然而,王阳明的“心”可以不动。如果他的心不动,他的心就是一面空明的镜子,宁王的“妄动”会清晰地映照在这面镜子上,而其致命的缺陷就会被王阳明一览无余。结果,王阳明可以随时抓住宁王的漏洞,从而可“随机而动”,不仅可先发制人也可后以制人。

而我们之所占卜命运,皆因人拥有“趋利避害”之本能,而在这之中的差异,只是每个人的价值取向不同而已。有人求财,有人求名,有人求知,但无论如何,皆在一个“求”字上打转。人先有了“求”,动了心其次便分了得失,出了阴阳,化为五行,生克不断。

可这世间绝大多数人,不过是随着时代及命运的波涛,混沌起伏。

老君云:“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而后《清净经》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放下尘俗后天的种种“妄动”,沉淀下来,学会心不动,随机而动,知行合一,是为处身立世,逆运改命之源。

王阳明亦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有如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知寒,必已自寒了。知饥,必已自饥了。知行如何分得开?”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能行。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立志用功,如树使然。方其根芽,犹未有干;及其有干,尚未有枝。枝而后叶,叶而后花、实。初种根时,只管栽培灌溉,勿作枝想,勿作叶想,勿作花想,勿作实想,悬想何益?但不忘栽培之功,怕没有枝叶花实?”此即知行合一,唯有付诸实行之想法方能谈价值。

今人做事,多先立志而后行,以致说多做少,最终落空。知行合一是为良剂,知不弃行,行不离思,慎思之,笃行之,与诸君共勉。

老君曰:重为轻根,静为燥君。轻则失本,燥则失君。

人的根在哪里,根就是人的天赋,只有把根扎住了,才能盘活周围的环境。唯有内心能够静下来,不急功近利,才能发现自己的优势,把握自己的优势,而不是跟着外部环境漫无目的的跑。轻易的放弃自己的优势,自己的根本是非常危险的。本来是块程序员的料,你非去考公务员,这就是个问题了。外部空间,是有潮流的变化的,今天可能这一块是风口浪尖,明天那一块是财富之源,我们目不暇接,跟着走了,就会把自己的根丢了,从长远看,仅仅是得一时之利。

强行者有志,自胜者强。此心光明,亦复何言!这是王阳明若干年后的遗言,早在平定宁王之乱中,他实际上已经拥有了光明之心,那便是逆转命运的轨迹。他龙场悟道,山中除贼,格竹七日,最终,在命运大潮到来的时候,他发出了自己奋力的一击。

王阳明八字:

乾造:壬辰辛亥癸亥癸亥

节气:10月27日立冬11月27日大雪

大运:9壬子19癸丑29甲寅39乙卯49丙辰59丁巳

年份:

干支:辛丑辛亥辛酉辛未辛巳辛卯

原局金白水清故而聪明至极,看似水重重,其实癸水不旺,癸水真正的根气是辰土里面的癸水为根,虽然亥水多也无益于癸水,因此癸水为弱,辰土是癸水的官星,可代自己,代领导。这样辰土其实是当时的明武宗朱厚照,因癸水的根是辰土,故虽然当时国民对朱厚照颇有微词,怒其昏庸,贪玩无度,但是王阳明,对他还是爱恨交加。

恨是因为其用宦官刘瑾。明武宗正德元年(甲寅运丙寅年)冬,宦官刘瑾擅政,并逮捕南京给事中御史戴铣等二十余人。王守仁上疏论救,而触怒刘瑾,被杖四十,谪贬至贵州龙场(贵阳西北七十里,修文县治),当龙场驿栈驿丞。

爱是辰土是癸水的根,因此,在朱宸濠多次拉拢下仍旧忠君,并在朱宸濠反叛后,三十余天活捉了朱宸濠。

甲寅运,丙寅年受刘瑾残害,因其大运甲木伤官出现过旺无制而伤,因伤官需要制化才行,无制化的时就是灾难,原局辛金癸水见甲寅形成了印配伤官本来是好事,但丙寅的丙火一来,合住了辛金这样就剩甲木伤官了。伤官无制,故而,军棍致伤。

流年简断:

阳明先生八字中,丙火代为父,水多本来克父,因原局没有,暂时无克。那何时能克着呢?需要其出来之时,要知道流年是在大运的管辖之下。因此需要大运出来时才能克。不可说见了流年出现就全克。

因此这丙火到了丙辰运才出来,故而丙火在劫难逃。再看丙火之力,此处丙火,没有根气,受克的厉害,丙火的克星是壬水,原局中有。这就注定了丙火受克,正遇流年壬午壬水,故此年年他父亲去世。

母亲是他十三岁甲辰去世,原局辛金为母,故而丙火合辛金,丙火是其父,不是丁火偏财。原局辛金无根众多得水泄耗,故而用之不能长久。能克辛金的只有丁火,但命局壬癸水过多,丁火无法克辛金,且丁火来时已是丁巳运,这样看似没事,不宜原局有辰土辛金之墓库。因此先天注定难以长久。王阳明十三岁甲辰年辰土墓库而出,故而甲辰母亲去世。

先生是戊申年结婚,因其戊癸合,大运壬子,申子辰三合。

先生是丙辰运,戊子年冬去世。戊子年子是禄地,而老怕长生少怕衰,丙辰运本为养地,但不宜丙火合辛金,大运又是辛金墓地,辛金丙辛合的彻底,金气全无。辛金类肺,因此易得肺病。戊子年戊癸一合,便随云而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46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