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宁波将实施160个专

北京湿疹权威医院 https://m-mip.39.net/czk/mipso_8814675.html

“率先走出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之路,为实现共同富裕提供浙江示范,以实际行动和高分报表践行绝对忠诚,坚定扛起重大政治责任,坚决完成光荣使命任务。”——浙江承诺!

“坚决扛起新发展阶段历史使命,为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不懈奋斗。”——宁波响应!

8月18日,市委政研室发布了《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先行市行动计划(—年)》(以下称《行动计划》),《行动计划》就宁波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的先行市,确定了七大发展目标,六大主要任务,并制定了18大类共项专项行动。

面向共同富裕这一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我市提出七大目标。包括

——共同富裕的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目标是让我市中等收入群体规模不断壮大,家庭年可支配收入10—5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85%、20—60万元的群体比例达48%。

——共同富裕的物质基础进一步夯实。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8.7万元,占人均GDP比重达45.8%,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7万元/人,居民人均消费支出达4.8万元,货物和服务贸易总额突破2万亿元。

——共同富裕的区域协同格局进一步优化。地区居民人均GDP倍差、人均可支配收入倍差分别缩小到2.32、1.36,最低区县(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全市平均之比超过0.8,基尼系数维持在合理区间。85%以上的乡镇实现15分钟内上高速,产业合作实际到位资金累计超过亿元。

——共同富裕的城乡融合水平进一步提升。建成新时代美丽乡村精品村0个以上。乡村产业振兴深入推进,城乡居民收入倍差缩小到1.7以内。

——共同富裕的群众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单位GDP能耗、碳排放和PM2.5平均浓度全面达标,地表水达到或好于Ⅲ类水体比例达95%,县级以上城市公园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超过90%,每千人口拥有3岁以下婴幼儿托位数增加到4.55个,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75%,儿童平均预期受教育年限达15.5年,人均预期寿命达83.1岁。

——共同富裕的文明风尚进一步浓厚。所有县(市)创成全国文明城市,县级以上文明村镇建成率达94%,“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15分钟文明实践服务圈”覆盖率%,乡镇(街道)二级以上文化站覆盖达标率超过85%,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达平方米。

——共同富裕的安全底线进一步巩固。党建统领的整体智治体系基本建成,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清廉宁波建设一体推进,社会民主法治水平、和谐和睦程度明显提升。

到年,高质量发展走在全国前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收入达到发达经济体水平;共同富裕现代化基本单元、基本场景、基本规则全面推行,城乡区域一体化均衡发展水平居全国前列;能源资源集约利用和生态环境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基本建成全域美丽、绿色低碳的美丽宁波;建成文化强市、教育强市、健康宁波,实现人的全生命周期公共服务优质共享;法治宁波、平安宁波、清廉宁波建设达到更高水平,全面实现市域治理现代化,建成具有宁波辨识度的共同富裕先行市。

围绕这七大目标,我市又制定了六大主要任务,大致内容如下

一是建设创新、集约、开放的现代化经济体系,成为高质量发展的先行市。

二是构建高质、均衡、互补的协调发展格局,成为高水平一体化的先行市。

三是优化统筹、联动、高效的要素配置机制,成为城乡融合发展的先行市。

四是打造合理、有序、活力的橄榄型社会结构,成为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的先行市。

五是增加优享、普惠、便捷的公共资源供给,成为品质生活共享的先行市。

六是营造文明、公平、和谐的良好社会风尚,成为精神普遍富足的先行市。

根据六大任务,我市又将实施18大类,共项专项行动。

第一大行动是“十百千万”产业创新行动

包括打造十大标志性产业链、建设百家重点研发创新平台、培育千亿级企业梯队、打造万亿级数字经济产业等。目标到年,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上工业比重达15%;创建50个产业链企业共同体。每条产业链建成1个以上百亿级专业园,十大标志性产业链总产值突破2万亿元;甬江实验室基本建成,建设10个国际一流的新材料细分领域研究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累计集聚各类人才超过5万名,取得高水平科技成果超过0项;千百亿级企业数量实现倍增,世界强企业取得零的突破,中国制造业强企业、服务业强企业总数均达20家以上,总部企业数量超过0家;建成省级“未来工厂”15家、市级数字车间家以上,打造市级未来产业先导区6个以上,实现千亿级以上产业集群产业大脑应用全覆盖;数字经济增加值达到00亿元,其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15%。

第二大行动是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整治行动

包括推进产业用地整治提升——到年,工业用地规模总量不低于平方公里,65%工业用地集聚入园;,实施低效地块改造项目个,新增小微企业园个;整治“低散乱”企业1.5万家,淘汰落后及过剩产能企业家以上,规上工业亩均税收提高到60万元。

推进“城中村”动态清零——到年,完成个左右“城中村”拆迁或整治,实现建成区范围内“城中村”动态清零。

推进旧村“大搬快聚”——到年,实现“多规合一”实用性村庄规划编制全覆盖;实施梳理式改造村庄0个,培育小集镇式中心村30个以上;,“保险+服务”农村危旧住房覆盖率达到%。

第三大行动是城乡路网“内畅外联”行动

将构建都市区大交通格局、提升交通枢纽能级、加快农村公路改造。目标包括到年,铁路总里程达公里,高铁网密度达公里/万平方公里;高速公路里程数达公里、密度达公里/万平方公里;轨道运营总里程达到公里以上;城市快速路网里程达公里,高峰时段公共汽电车平均运营时速达20公里/小时;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13亿吨,集装箱吞吐量超过3万标箱,集装箱海铁联运量达到万标箱以上;机场旅客吞吐量达0万人次以上,通航城市达到个、国际航点超过30个;宁波与上海高铁通达数量达对/日,联通中西部主要城市的高铁班次在现有基础上实现翻番;改造提升农村公路0公里,实现三级以上公路乡镇全覆盖,农村路网密度达公里/百平方公里,通双车道行政村占比达63%;农村公路优良中等路率不低于85%;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发展保持在5A级水平,城乡公交一体化率达%。

第四大行动是相对薄弱地区跨越式发展行动

包括实施南翼地区崛起计划、实施四明山区域振兴计划。目标到年,区域旅游总收入达亿元,成为长三角地区知名旅游目的地;区域公路总里程到公里,路网密度达公里/百平方公里,建成“15分钟健康服务圈”和“20分钟养老服务圈”。

第五大行动是乡村产业振兴富民行动。

将推动乡村产业高质量发展、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目标到年,打造农业产业园区个以上,培育市级农业龙头企业家;建成省级产业农合联40个,省级现代农业综合服务中心70个,助农融资额达到60亿元等。

第六大行动农村集成改革深化行动

将深化农村土地制度改革、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改革。目标到年,全市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业农村的比重明显提升等。

第七大行动收入分配制度改革行动

将打造“甬上乐业”2.0版、健全要素参与分配制度、完善财政调节机制。目标到年,累计城镇新增就业90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5%以,低收入农户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0%以上;到年,全市技术合同交易额达到亿元;居民财产性收入占居民可支配收入的15%等

第八大行动是重点群体携手发展行动

将推动中等收入群体规模倍增、强化困难群体托底保障、畅通新市民群体融入通道。目标到年,技能人才和高技能人才总量分别达到万和78万,培育农创客1万名以上;全市个体工商户达到80万户,小微企业达到50万家;全市低保标准统一提升到10元/年以上。

第九大行动是“甬有善育”行动

将构建生育友好的政策体系、扩大婴幼儿托位供给、实施新一轮学前教育质量提升计划。目标包括建立母婴设施配套机制,建筑面积0平方米以上或日人流量超过0人的公共场所全面设置母婴室,城镇“15分钟托幼圈”基本形成;二级以上幼儿园和普惠性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分别达80%和93%以上,所有区县(市)创成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县(市)。

第十大行动是“甬有优学”行动

将推进基础教育优质发展、打造宁波特色的职业教育体系、实施高等教育“冲一流、强特色”计划。目标全市新增小学学位8.7万个、初中学位5.8万个;新(改、扩)建普通高中5—6所,全市增加学位3.1万个左右;建成1所万人以上技师学院、10所国内一流职业院校;全市独立设置的本科高校达10所以上;建设中国—中东欧国家教育合作示范区,联合培育研究生和学分互认项目达到30项,全市留学生达到人以上。

第十一大行动是“甬有健康”行动

将推进“医学高峰”计划、提高基层医疗服务水平、提升公共卫生事件应对能力、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目标新增2医院、4医院,每千人拥有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达6.6张,引育国内外高端医疗团队20个、高端人才50名,学科及技术带头人名;引进优秀博士名、优秀青年人才0名;加强以老年人群为重点的高血压、糖尿病“两慢病”管理,重大慢病过早死亡率控制在8.5%以下,总体癌症五年生存率保持在44%以上;实现区县(市)体育“一场两馆”全覆盖,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3.0平方米;,国民体质合格率达95%。

第十二大行动是“甬有颐养”行动

将完善养老服务网络、加快构建老年友好政策体系。目标包括推动养老机构护理型床位占比达到60%,每万老年人拥有持证养老护理员达到28人;新建县、乡康养联合体14个、个,实现康养联合体覆盖所有区县(市)和60%以上乡镇(街道);建成5A级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30个、家庭养老床位2张,实现困难家庭适老化改造“愿改尽改”。

第十三大行动是“甬有安居”行动

将健全房地产市场发展长效机制、完善住房保障体系。目标包括落实“一城一策”房地产调控要求,建立人口净流入和土地供应联动机制,配套用地和配建建筑面积上限分别提至10%和15%。到年,城镇住房保障受益覆盖率达23%等。

第十四大行动是“甬有保障”行动

将推动基本社会保障统筹提标、加大商业保险创新力度。目标包括到年,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万人;参保总数超过万人。

第十五大行动是“甬有温暖”行动

将完善慈善激励机制、提高慈善工作精准度。目标包括引导海内外“宁波帮”人士、高收入群体和企业家积极投身慈善事业,发挥慈善行业组织作用,力争枢纽型、行业性慈善组织达到11家等。

第十六大行动是人居环境净化美化行动

将积极推进碳排放达峰、推进全域水环境治理、打造城乡未来社区。目标包括到年,全市天然气利用总量达38亿方/年,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容量达万千瓦;建成国家级绿色园区6个;新建建筑可再生能源应用比例达90%以上;宁波舟山港集装箱铁路水路集疏运比例达35%以上,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公交车、出租车占比分别达80%以上和%;全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达万吨以上,工业园区、城镇生活小区全面建成“污水零直排区”;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和出水水质达标率均达95%以上;新增美丽河湖50个,新建沿河绿道公里、滨江绿道90公里、环湖步道90公里;建成城市未来社区20个,实现0年底前建成的城镇老旧小区“应改尽改”;建成未来乡村个以上等。

第十七大行动是全国文明典范城市创建行动

将守护“红色四明”根脉、塑造新时代文明新风、推进“百镇千村”文化惠民。目标包括到年,建成县级以上宣讲名师工作室30个、宣讲志愿者队伍支;争创2个以上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打造条精品线路、个“席地而坐”城市客厅示范区域,三星级及以上农贸市场覆盖率达60%以上;全市志愿服务活跃度达55%;城乡生活垃圾分类覆盖面达%;实现“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全覆盖。

第十八大行动是社会治理强基赋能行动

将深入推进“村村善治”、打造多元化“信用+”应用场景、推动矛盾纠纷依法有效化解、提升社会风险智慧防控水平。目标包括到年,省级“善治村(社区)”达60%以上,市级“善治村(社区)”实现全覆盖;全面建成“15分钟村社办事圈”;市级民主法治示范村占比达90%以上;社会诚信度达96%以上;实现全市法院新收诉讼案件零增长;全市律师万人比达5.8;万人刑事发案数下降到42件以下;避灾安置场所规范化建设率达90%以上、可视化率达%,受灾群众基本生活得到有效救助时间小于10小时。

此外,《行动计划》还提出了五点推进机制,包括健全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党委领导机制;健全从严从紧、风清气正的清廉建设机制;健全整体智治、便捷高效的数字化驱动机制;健全争先创优、闭环管理的抓落实工作机制;健全群策群力、共建共享的全民建设机制。

不得转载本号原创稿件转载务必注明来源东南商报

一个共享财智的平台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451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