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哪里治疗白癜风好 http://baidianfeng.39.net/index.html
卷王,指的是疯狂内卷者,是这个年代最令人瞩目的词汇,近两年尤其火爆。然而内卷现象古已有之,卷王也代不乏人。东晋南朝宋之际的王华就是个十足的卷王,至少和当时的一般士族子弟明显不同。
王华(年-年6月19日),字子陵,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人。他出身琅琊王氏,曾祖王导,东晋丞相、太傅;祖父王荟,东晋卫将军、会稽内史;父亲王廞,东晋太子中庶子、司徒左长史;堂兄,太保王弘。有这样的家庭条件,再加之魏晋风雅的影响,一般的士族贵游子弟不少会选择躺平,即便出仕也会选择清显官职,而王华不一样。
王华被史书捕捉的第一个场景,年方十三岁,就是其父王廞战败逃亡,不知所终。长兄王泰被杀死。王华在军中与父亲走失,跟着和尚释昙永逃命。当时刘牢之大肆搜捕王华,释昙永就要王华拿着衣服装作侍从,但仍被渡口的士兵怀疑。释昙永见王华走得慢,于是借此骂他,并以扙打了他数十下,这才令士兵们释疑,二人亦得以逃离追捕。二人能够脱险,主要得益于释昙永的应机权变,但王华配合的也不错,毕竟当时可是真打,轻了就露馅了。刘裕曾让二儿子刘义真镇守长安,但义真被夏国赫连勃勃击败,全军覆没,逃回建康。中途义真谓段宏曰:「今日之事,诚无算略。然丈夫不经此,何以知艰难。」虽然沦落到这个地步是王廞一错再错的责任,但这话用在这一刻的王华身上,应该也是合适的吧?
无论如何,王华少有大志是历史明确记载的。王华后来因大赦而回到吴郡,但因父亲仍然生死未卜,于是就布衣蔬食,断绝交际,不与外人交往,这样过了十几年,此举更得当时人称许。布衣蔬食并不是说王华家穷到这个地步了,而是王华故意卧薪尝胆,以此激励自己。不与外人交往,断绝一切能断绝的交际,在当时既可以低调避祸,又可以韬光养晦。这时王华也才十几岁,这种日子他过了十几年,足以见出具备卷王的潜质。有没有一种可能,我是说可能,王华此举也是在沽名钓誉,借此推销自己?后来刘裕想收其为己用,于是要王华堂兄王谧向王华称王廞已死,令王华为父发丧。王华在为父守丧后入仕。
王华出仕时已经年近而立,在各职的任上都有好的名声。永初元年(年),刘裕代晋称帝,进刘义隆为镇西将军,王华亦随其转府。这时王华的内卷能力就开始展现出来了,《宋书·卷六十三·列传第二十三》:「太祖未亲政,政事悉委司马张邵。华性尚物,不欲人在己前;邵性豪,每行来常引夹毂,华出入乘牵车,从者不过二三以矫之。尝于城内相逢,华阳不知是邵,谓左右:"此卤簿甚盛,必是殿下出行。"乃下牵车,立于道侧;及邵至,乃惊。邵白服登城,为华所纠,坐被征;华代为司马、南郡太守,行府州事。」当时荆州事务都由刘义隆司马张邵代行,但王华本人有很强的支配欲,不乐于位居人后。张邵为人豪奢,每次出行都会要很多随从;王华于是就只乘羊车,随行的不过两三人。一次二人的车在城内相遇,王华装作不知是张邵,反而说:"看这随行如此隆重,肯定是殿下来了"于是下车并站在路边迎候。张邵到后大惊。最终张邵为王华弹劾而被征召,王华于是接任司马、南郡太守一职,并行荆州府事。
王华不仅通过内卷把竞争对手挤走,还与另一个卷王合力卷死别人。“宁子与华并有富贵之愿,自羡之等秉权,日夜构之于太祖。宁子尝东归,至金昌亭,左右欲泊船,宁子命去之,曰:「此弑君亭,不可泊也。」华每闲居讽咏,常诵王粲《登楼赋》曰:「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出入逢羡之等,每切齿愤咤,叹曰:「当见太平时不?」”王华和步兵校尉孔宁子都有富贵的愿望,都曾是宋文帝刘义隆的荆州僚属。他们厌恶徐羡之、傅亮等人把持朝政,自从徐羡之、傅亮、谢晦等人掌政以来,孔宁子和王华经常向宋文帝刘义隆中伤诽谤他们三人。孔宁子曾经回到东部地区,到了当年少帝刘义符被徐羡之等人弑杀的地方--金昌亭,左右想在那里靠船,他马上命令离开,并说:"这可是那伙人弑杀皇帝的亭子啊,不能停靠。"王华每次闲居在家,总是朗诵王粲《登楼赋》中的"冀王道之一平,假高衢而骋力。"他每当外出与徐羡之等人碰面时都会愤怒得咬牙切齿,并大声在他们面前叹道:"太平日子何时才能来呀?"这场内卷的结果就是“元嘉二年,宁子病卒。三年,诛羡之等,华迁护军,侍中如故。”说白了,另一个卷王自己提前病死了,内卷的对象倒台被杀了,王华自己升职加薪了,成为了最大的赢家。
古代官场讲究谦让,被任命的人往往要推辞一番,一般至少一次做做样子,两三次也是标配,多的就更不用说了。但王华却是与众不同,这也是最能体现他能卷的地方。“宋世惟华与南阳刘湛不为饰让,得官即拜,以此为常。”刘宋只有王华和刘湛不矫饰谦让,得到官职就接受,觉得是平常之事。《宋书》的作者是站在后来者的角度做此评述的,刘宋王朝是南朝四代中最长的,六十年的历史就这俩人与众不同,足以见出王华不是一般的另类。
另类之人必有特立独行之事。“华以情事异人,未尝预宴集,终身不饮酒,有燕不之诣。若宜有论事者,乘车造门,主人出车就之。”王华的性情和行事与别人不同,从不参加宴饮聚会,终身不喝酒,有宴会都不去。如果要与其他官员商量政事,坐车到门上拜访,主人走到车外来接待他。官场讲究小心谨慎,王华这种作风简直杜绝了自己犯错的可能,即使犯了别人也无由得知。卷王对自己当然是最狠的,只是不知道这种日子有没有乐趣。
王华不仅卷走别人,甚至把这一套用到了自家人的身上,连亲戚也不放过。“及王弘辅政,而弟昙首为太祖所任,与华相埒,华尝谓己力用不尽,每叹息曰:「宰相顿有数人,天下何由得治!」”王弘是王华的堂兄,王昙首是王华的堂弟。到了王弘辅政时期,王弘弟弟王昙首被太祖任用,和王华职位相当,同为侍中。王华曾经自称其才能未得尽展,叹息说:"宰相忽然间有数个,天下怎能大治呀!"那意思即是宰相有他一个人就够了,只有他一个人就好了。
这么想卷,这么能卷,结局当然是名利双收。“四年,卒,时年四十三。追赠散骑常侍、卫将军。九年,上思诛羡之之功,追封新建县侯,食邑千户,谥曰宣侯。世祖即位,配飨太祖庙庭。”元嘉四年(年),王华逝世,时年四十三岁。朝廷追赠他为散骑常侍、卫将军。元嘉九年(年),文帝考虑王华诛灭徐羡之的功劳,追封他为新建县侯,食邑一千户,谥号为宣侯。宋孝武帝刘骏继位后,让王华在宋文帝刘义隆庙廷中,配享祭祀的礼遇。
人人都讨厌卷王,人人都想成为卷王。南朝宋时当然没有卷王这个词,但内卷现象比比皆是,王华就是卷王的典型代表,只是他要是活得更长一点就完美了。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75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