徜徉江西南昌东湖畔,唤醒这座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中科白癜风出席健康中国公益盛典 http://www.paisufa.com/m/

南昌,水网密布,湖泊众多,是一个水都的省城。市区有16个水域面积超过30亩的湖泊,有东湖、南湖、北湖、贤士湖、西湖、青山湖、象湖、艾溪湖、梅湖、黄家湖、前湖、碟子湖等,仿佛是一座漂浮在水上的城市。湖泊之多为全国大中城市之前列,而市中心的东湖,人文景观荟萃,文物古迹众多,成为这些湖泊中的佼佼者。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内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是南昌市著名的风景湖。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东湖“十里二百二十六步,北与城齐,南缘回折至南塘,本通章江,增减与江水同”。“水至清深,鱼甚肥美。沿堤皆植柳,如万柳堤。”一湖碧水,曾倒映过南唐李琮南迁筑造的富丽宫殿;南宋词人辛弃疾当年畅游东湖写下《鹧鸪天·离豫章别司马汉章大监》名作,抒发其对东湖春水的眷恋之情:

聚散匆匆不偶然,二年历遍楚山川。

但将痛饮酬风月,莫放离歌入管弦。

萦绿带,点青钱,东湖春水碧连天。

明朝放我东归去,后夜相思月满船。

辛弃疾对东湖夜月如此撩人而生相思情怀,“东湖夜月”遂成豫章(南昌的古称)一景。

百花洲,坐落于八一公园内的东湖之中,由北、东、南三个小洲组成,始名于宋。欧阳修有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向子堙《蝶恋花》词中有“百花洲老桂盛开”句。南宋隐士苏云卿曾隐居洲上,淡泊守志,织履种菜为生,留下一段佳话,后人称这里为苏翁圃。每当春花缤纷、秋月清朗,迈步竹影松风的苏堤之上,看百花洲花树繁茂,苏公圃竹翠风清,冠鳌亭欢声笑语,十三公顷东湖碧湖中游船如织……真是水天一色,美不胜收。著名的豫章十景,便有二景即“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在东湖的百花洲上。

东湖东岸的南昌二中,这座清光绪二十七年(年)创建的“乐群英文学堂”年,改名为“心远中学堂”;年,更名为南昌市第二中学。培养出有才华的优秀人才包括方志敏、邹韬奋、吴有训、夏征农、胡先骕、傅抱石、曾天宇、江宗海等。从这里走出的院士、科学家、学术大家等人才层出不穷。校园里特意留有一尊不完整的雕塑,高中毕业生们都爱站在邹韬奋、傅抱石和吴有训的身旁留影纪念,希望有一天自己也可以成为像他们一样彪炳千秋的人物,这被称为南昌二中的蓝天畅想曲。南昌二中此地前身,也是南唐第二位皇帝李璟在交泰元年(年)升洪州为南昌府,建南都于此地方。他在东岸之上营建长春殿、澄心堂,将东西两门改为东华门、西华门,并修筑了宽阔的“鸣銮路”;公元年,李璟迁都南昌,成为南昌城市历史上唯一的建都记录。同年,李璟病死,后主李煜即位,遂还都金陵,而长春殿日渐破败并于清末毁于战火。如今,后人只能从皇殿侧、上营坊的地名去随想当年的点点滴滴。

东湖北岸之上,坐落着江西名刹佑民寺。6世纪初梁武帝时初建,名上兰寺,后改大佛寺。唐玄宗开元年间名开元寺,宋名承天寺、能仁寺,明为永宁寺,清初为佑清寺,年定名为佑民寺,在东南亚佛教界颇有影响。佑民寺后殿的大铜佛头顶大红华盖,脚踏百叶莲花,左手下垂,右手拈一枝金莲,为“江南第一大铜佛”,慈祥端庄,令人景仰。旧时有民谣曰:“南昌穷是穷,还有三万六千斤铜。”便是指该寺的这尊大铜佛。

关于佑民寺,南昌民间有过许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明太祖朱元璋,鄱阳湖大败陈友谅后进入南昌,微服私访至寺内,有僧人见他相貌古怪,气度异常,问其姓名,朱不予答理。僧人再三询问,朱便提笔在大殿的壁上题诗一首:“杀尽江西百万兵,腰间宝剑留血腥,野僧不识山河主,只管叨叨问姓名。”题完之后掷笔而去,并扬言要对该寺众僧严加问罪。

寺内僧人将此事告知住持,住持读完壁上题诗,沉吟半晌,也命寺僧将笔拿来,在壁上重题诗一首,题完之后,命众僧好生安歇,待朱元璋来后再讲。

第二天凌晨,朱元璋着装齐整,来到寺内,正待问罪,抬头望见壁上新题诗一首曰:“御笔题诗不敢留,留时惟恐鬼神愁,勤将法水频频洗,犹有毫光射斗牛。”朱读完诗后,顿觉得“御笔”正合他“山河主”要当皇帝之意,怒意顿消。暗想,南昌真不愧为“人杰地灵”之地,寺中大有人在,一摆手就前呼后拥地离开了大殿。

佑民寺之西,东湖北部灵应桥头,有一杏花楼。这个得名于“杏花春雨江南”的杏花楼,叫湖心观音亭,又称水观音亭,因流传着明代绝色佳人娄妃凄艳的故事,而成为古南昌的一首《长恨歌》。杏花楼庭园内分别刻有“翰”、“屏”二字的两座石碑,原系宁王府大门墙壁上的嵌石,上刻之字相传为娄妃的发书。庭园中的树木花草,总是随着春风秋雨,嗫嚅着久远的故事。

这座湖心观音亭,是南昌市内唯一一座建造在水面上的佛教寺庙,创建于唐代。据有关史料记载,明万历时(—年),内阁首辅、新建人张位被夺职、回到南昌后,曾在这里居住过。

清乾隆五十三年(年),僧人果传重修,建成之后,规模较大,“水环四周,形肖姑山,前亭供祀观音,后殿满藏佛像,东阁崇奉王母,北轩设僧房。”民国五年(年),主持和尚得缘向省城绅士、信徒广事幕化予以重修,历时七年,又将建庙馀资,另建房屋数间出租,所得收入,供庙中使用。为了使该庙能够传之永远,曾编《湖心观音亭志》一部,广为散发。

经过人民政府的维修与精心管理,水观音亭、至今仍存,但成了南昌画院的办公场所,已无任何佛教痕迹,可说是美中不足之一也。

南昌,这座充满绿色山水的历史文化名城,两千多年来,带给岁月的是厚重的文明积淀,留给人们的是灵动的诗情画意。当我们徜徉东湖侧畔,就如同走进了追溯豫章遗韵的时间隧道,感受着千百年来的历史文化而心旷神怡。

作者/来源:征途见闻

声明:版权归原创所有,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245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