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书读死了,书生即无用;把书读活了,书生有大能。人们常说“百无一用是书生”,但也有治世能臣如房、杜,上马征战如曾、胡者。
话说乾隆年间,江西新建县出了一个杰出的书生,名叫裘曰修,即后世尊称“裘文达公”的便是。乾隆元年以廪生荐博学鸿词科,四年中进士,大考翰詹第一名。迁侍读学士,位列九卿达三十余年。
裘曰修外貌清秀整齐,眉有浓翠,顾盼间精神渊映。平日闲居喜欢与朋友聚会,极幽默,搜奇语怪讲鬼神故事毫无倦色。但于政事却极通透,能分辨细微隐衷,每任一官或授一职,常常手拿文书仔细阅读,整日不发一言,数日后判决如流,人所钦服。
乾隆二十一年,官军征伐准噶尔。裘曰修面奏军务机宜,提纲挈领直抓要害。乾隆大喜,认为才智有常人难及之处,堪比舒赫德第二。随即将御衣相赐,令往前线巴里坤传旨监军。正值叛军首领莽阿里克遣其弟伪称押送诸番,侦查卡伦清军虚实。裘曰修破其奸计,令哈密总兵祖云龙全部拿下送陕甘总督审讯,果然有诈。哈密一向兵少,防备边患力不从心,时有内地人赴巴里坤屯垦,裘曰修即奏请将这些人留在哈密当兵,拨沙洲五卫所之粮米放饷,剩余的全部低价卖给各路兵站。乾隆一概允准,信任倍至。
裘曰修一个书生耳,能够勇敢地冒锋鏑之险深入万里之外,与陕甘总督、满蒙诸将军不分彼此打成一片,既通晓边关情势,又能协调皇帝旨意,这在整个清代的儒臣当中绝无仅有。裘曰修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机警过人,遇大事举重若轻,皆能轻松驾驭。乾隆皇帝十分喜欢他的才干,言听计从,倚若股肱。但凡国家有事,不分东西南北,皆令其与刘统勋先后奔走,往往此事未毕,他事复来,半路回车,一刻不停。虽然从未任职地方官,一直总领六部差使,但边关沙漠、烟瘴南海无不经历,足迹遍及天下。
裘曰修处理公案,一无苛刻,二无姑息。尤善治水,所治黄、淮、济、淝、伊、洛、沁等九十三河,俱有成效。凡遇政事,诸大臣猜测上意,或迎合,或沉默。唯独裘曰修一人直抒胸臆,有犯无隐。乾隆皇帝虽然很不高兴,但喜欢他的诚实,虽然常常因此训斥责备他,但过不了几天就又会亲密无间。境遇与舒赫德类似,都属于“狠狠批,狠狠用”的那一类。
裘曰修积劳成疾,仅六十二岁就病逝。重病期间,乾隆写诗歌鼓励他与病魔抗争,每日里自宫中赏赐珍贵药材的太监不绝于途。
曾有人问说书人为官之道,答曰:“如裘曰修者即可,心中有公义,勇于任事又何必取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