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明清诗精选#清诗两首,第一首含蓄蕴藉,第二首自然入妙,诗情画意极浓。
泊樵舍
施闰章
涨减水愈急,秋阴未夕昏。乱山成野戍,黄叶自江村。带雨疏星见,回风绝岸喧。经过多战舰,茅屋几家存?
康熙六年,诗人施闰章从江西清江乘船返回家乡安徽宣城,途中经过樵舍镇,将船停靠在此,讲到眼前的一幕幕,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五言律诗。
首联写景,天上笼罩着秋天的浓厚乌云,虽然还没到傍晚,但江面上已经一片昏暗。此时洪水已经退却,赣江的水流同样十分湍急,这预示着樵舍镇刚经历过洪灾。此情此景,诗人施闰章心情十分抑郁,为全诗定下了低沉的基调。
颔联描写愿望所见,诗人施润章伫立在船头,放眼望去,新建县的西山到处都是清军驻守的戍楼,战争的阴云笼罩着层层山峦。江边的村子里人迹罕至,他们为了躲避离乱已经外逃,只剩下树上的黄叶随风发出飒飒之声,给人以荒凉阴森的感觉。一个“乱”字,道出了清初连年作战、几毋宁日的时代特征。
颈联说的是诗人施润章抬头仰望天空,天阴沉沉还飘着细雨,几颗繁星似乎不甘受阴云的限制,它们从阴云中散发出微弱的光芒,看样子是想给人间带来一丝光明。正在这时,江风在绝壁间呼啸回旋,卷起的涛声震耳欲聋,令人感到十分恐惧。
尾联说的是即便如此,诗人施润章也没有回到船上,而是继续伫立在船头,这时江上又驶来多艘战舰,诗人施润章忍不住感叹:看样子又要发生战事了,这样一来生灵会遭到涂炭的,村子里还能剩下几间茅屋呢?这就印证了《道德经》:“大军之后,必有凶年”这句话。此诗含蓄蕴藉,具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雪中阁望
施闰章
江城草阁俯渔矶,雪满千山失翠微。
笑指白云来树杪,不知却是片帆飞。
在大雪纷纷之际,诗人施润章来到安徽宣城外的阳江边草阁,登上阁楼,极目远望,引起了他的无限遐思,于是提笔写下了这首含蓄隽永的七言绝句。
第一句描写草阁的形势,天上正下起鹅毛大雪,诗人施润章登上阳江畔的草阁,他凭栏向下俯瞰,看到水边突出可供垂钓的一座石磴,上面覆盖着茫茫白雪,于是他想到严子陵在富春江泮垂钓的情景,不禁心生羡慕之情。
第二句描写远眺见到的景象,放眼望去,辽阔的江南笼罩在一片银装素裹之中,层层叠叠的青翠山峦,苍翠的青松,全都看不见了。一个“失”字,说明雪之大,大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一番景象。
后面两句紧承第二句,千山都是白茫茫一片,什么也看不见,于是诗人施润章将视线转移到阳江的远处。突然一片白云从遥远的树梢飘来一片白云,诗人施润章不禁纳闷:在这万里愁云中,怎么会有白云飘来呢?他仔细看了看,这才发现原来是一片白帆顺流而下,速度极快,看上去就像一片白云,给诗人带来无限的新鲜感,他不禁莞尔一笑。
此诗自然入妙,诗情画意极浓,值得一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