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被骂了两千年,他的墓地被发现后,墓里情

北京知名扁平疣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rczy/210421/8872657.html

引言受玺以来二十七日,使者旁午,持节诏诸官署征发,凡一千一百二十七事。——《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自古皇室就是权力漩涡的中心,皇帝宝座上仅容一人,多少人窥伺,有的人因形势所迫,稀里糊涂就被别人扶上帝位,而我们讲的这位皇帝就是如此,他被众人拥立为王,还被骂了两千年,直到他的墓地被发现后,专家们研究墓里情况,探究出的结果,让所有人哑口无言。

这位皇帝就是汉废帝刘贺,刘贺的父亲是汉武帝刘彻的第五个儿子,汉武帝驾崩后,将王位传给了他的第六个儿子刘弗陵,史称汉昭帝。汉昭帝驾崩以后,以霍光为首的首辅大臣将刘贺拥立为王,刘贺在懵懂间就被霍光接进宫中,成了天子,这天子之位虽是不劳而获,突如其来,但刘贺显然没有支撑能力,他在位仅仅27天就又被霍光的人拉了下去,直接被废,而在史料记载上,刘贺是一个彻彻底底的昏庸皇帝。

史书记载,刘贺在位27天之内,干了件荒诞事,行为乖张,不堪大用,霍光带领朝臣奏请皇太后,将其废黜,把他送回封地昌邑,将他囚禁终生,给予封号海昏侯。刘贺也成了历代皇帝中的一位反面人物,被冠以“昏庸”之名,两千多年里一直受人诟病。

古代海昏地域较大,根据《九江年鉴》中记载,海昏分为:建昌、海昏(今江西永修西)、新吴(今奉新)、永修、西安(今武宁)等县。刘贺到了那里以后,直到死去,一直没有离开过。虽然史书中皆对他颇多指责,但专家们找到其陵墓进行发掘时,却发现另有蹊跷。年3月,专家们在江西省新建县发现了昌邑王墓,到了年3月,考古人员确认出此墓的主人就是汉废帝刘贺。

专家们通过对墓室的研究,给出了新的结论,认为史书中记载与实际情况有所出入,观察其墓葬中的随葬品,不少专家认为这位昏君刘贺其实并非人们认为的那样“昏庸”,他的身份极其复杂,既做过封王,也做过皇帝,还位列诸侯,在历史上的身份实属罕见,而且他的墓葬规格很高,出土的金银器物众多,在这大量的随葬品中,专家们发掘出了一幅屏风,这幅屏风上描绘的是一幅先代圣贤图。

按照史书的说法,刘贺性格桀骜不羁、不敬重先贤,但专家们在墓葬中发现的这座屏风却描绘了先代圣贤,要知道只有一个人生前喜好的东西才会在死后随身携带入墓,这个人不尊重先贤又为什么放圣贤图呢?除了这个屏风之外,专家们还发现了其他的不同之处。

专家们在墓中找出了不少古籍,还有一部早已失传的《齐论语》,也就是说霍光口中那个讨厌读书、不学无术的人,在墓中却放了不少儒学经典,为什么刘贺死后要将这些经典著作带入墓中呢?难道不是他生前时常翻阅吗?要知道古人认为人死后会在另一个地方获得重生,他生前就不喜欢读书,又何必在死后携带大量著作到另一个地方去读呢,所以专家们认为刘贺生前应该是爱看书的人。

在墓中,专家们又有了新的发现,找到了一个刻有“李具”字样的杯子,专家们结合史料记载,认定这个杯子是他的奶奶使用过的,而刘贺墓中竟然会出现祖母用的杯子,说明他思念自己的祖母,所以才将祖母的遗物携带入葬,而在霍光罗列的罪状中说他是一个不忠不孝之徒,那他为什么要携带祖母生前的遗物呢,部分专家们综合分析后认为,所谓的海昏侯其实并不“昏”。

刘贺上位时根基不足,只不过是霍光临时拉来充数的。他上位以后并没有获得内外一致认可,归根结底还是年轻气盛,登基之后要开创一番事业,但是朝中大权并非在他手中,而是在以霍光为首的辅政大臣手中,尤其是霍光,他希望刘贺能乖乖听话,不要惹事,但刘贺刚刚上任,就提拔了自己封地的多个官吏,动机十分明显,霍光明白这个年轻人是要将权力集中到自己手中,一旦让他大干下去,根本不受自己控制,担心长久生变,霍光就密谋笼络朝臣,借着“肃正朝纲”的名义,又将刘贺拉下了龙椅。

结语

我们看历史记载时,要知道史书是由成功者撰写的,谁权利大,史书就夸谁好,史书将刘贺写得很糟糕并非事实就一定如此,历史上有不少抹黑之事。史官执笔也不全然以纪实为主,主笔史官的主观态度决定了文章褒贬的走向。由此可见,我们在阅读史书时,尽信书不如无书,在了解历史的时候,除了阅读文章也要多结合一些考古研究,以便获得更精确的信息,这样才能拨开谜团,更加接近真相。

参考文献:

《汉书·霍光金日磾传》

《九江年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340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