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戈尔巴乔夫对李肇星说苏联解体

年,戈尔巴乔夫对中国驻美大使李肇星说:苏联解体的主要原因是“苏联没有一个邓小平。”

显然,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世界上两个社会主义大国几乎同时改革,但一个解体,一个欣欣向荣的现实迫使戈尔巴乔夫对苏联解体,也对自己主导的苏联改革有了更深刻的反思。

而戈尔巴乔夫的话也从另一面证实了邓小平的伟大。他们分别是那一个时期两个社会主义大国的重要领导人,但他们是有代差的,他们人生经历中经验和知识方面本质的不同也决定了两人在改革本国体制方面是有根本区别的。

年,戈尔巴乔夫刚刚出生那年,27岁的邓小平已领导完成了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创建了中国工农红军第七军、第八军,并奔赴江西中央根据地瑞金担任县委书记。

年,6岁的戈尔巴乔夫一家被苏联大清洗波及。33岁的邓小平已担任了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并于第二年一月,和刘伯承一起率部奔赴抗日前线,投入了血与火的战争岁月。

年,19岁的戈尔巴乔夫考入莫斯科大学那年,刚满46岁,在解放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的邓小平正在领导中国西南地区的土改、剿匪和恢复生产工作。

年,年仅40岁、意气风发的戈尔巴乔夫当选苏共中央委员。67岁的邓小平正在经历人生中的低谷,在江西新建县拖拉机修造厂劳动。

年,47岁的戈尔巴乔夫任苏共中央书记,进入中央书记处工作。已74岁的邓小平经历三落三起后,于当年底开启了伟大的改革开放新征程。

7年后的年,54岁的戈尔巴乔夫走上了人生的巅峰,担任了苏共中央总书记、苏联国防会议主席,并于第二年春开启了戈尔巴乔夫改革的路线。此时,81岁高龄的邓小平已开始考虑中央领导人新老交替问题。

年,85岁的邓小平与58岁的戈尔巴乔夫会晤,实现了中苏两国关系正常化。邓小平概括这次会晤说了八个字:结束过去,开辟未来。戈尔巴乔夫表示赞同。当年11月,邓小平辞去最后担任的中央军委主席职务。

颇具戏剧色彩的是,苏联结束过去的方式是完全解体,人民返贫——仅仅2年后的年12月,戈尔巴乔夫辞职,立国69年的苏联解体了。这一标志性事件成为了俄罗斯民族的灾难,社会分化加剧,国家财富被掠夺,许多人民陷入了贫困线以下。

中国结束过去的方式是迈入一个创新的、史无前例的社会主义新阶段,人民走上了致富路——苏联解体1个多月后的年1月到2月,邓小平发表南巡讲话,明确回答了经常困扰和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促使当年10月召开的中共第十四次代表大会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入一个崭新的阶段。

同样的改革,不同的结果。

纵观邓小平与戈尔巴乔夫的人生经历,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是经过中国血与火的革命考验中走出来的领导人物,一个是小时侯经历过大清洗,后在苏联僵化体制中成长起来的领导人物。

他们几乎在同一时期,都认识到自己国家需要改革,但他们改革的做法却大相径庭。

对邓小平来说,因为有在解放前跟随毛泽东革命斗争的经历,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曲折体验,在实行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总结党的历史时是辨证的,是科学的。他主导的改革是创新为主,逐渐摸索新机制,从而在不断纠错革新中前进。

对戈尔巴乔夫来说,因为没有反法西斯战争的体验,在小时候有过被清洗的经历,且在任最高领导人前更多目睹了苏联体制的僵化。因此,他的改革更多是激进和极端的以否定苏联过去和破旧为主,但却没找到新的更适合的体制去替代旧的僵化体制,从而导致了社会的混乱。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尽管苏联解体的原因是复杂的、多方面的,但主导苏联改革的戈尔巴乔夫个人经历、经验以及应对复杂局面的智慧方面比起主导中国改革的邓小平来说是有很大差距的,也可以说这也是戈尔巴乔夫自己所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之一:苏联没有一个邓小平。

因此,我们是何其有幸: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建立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实现了站起来的第一步;邓小平开创了改革开放的新征程,让中国人民实现了富起来的第二步。未来,中国人民必将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实现强起来的第三步,并最终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16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