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标志历史转折的恢复高考制度,到现在的每年几千名学生参加高考,步入神圣的大学殿堂;从物资奇缺的年代,到现在孩子们能喝上营养可口的学生奶;从曾经的黑屋子、土台子,到现在宽敞明亮的多功能教室;改革开放四十年,我县教育事业突飞猛进,谱写了高质量教育发展的新篇章。今年55岁的黄梅一中教师王贵雄,是恢复高考后黄梅一中的第一批学生。到现在王老师依然清楚地记得,当年他听到恢复高考时的狂喜。黄梅一中教师王贵雄:当时参加高考,觉得高考很神秘、很神圣。但是一走进高考考场之后就感觉很激动,当时我们发挥还比较好,因为当时升学率很低。经过寒窗苦读,王贵雄考上了黄冈师专,毕业后,他回到母校成为了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回忆起八十年代的黄梅一中,再看看现在一中美丽的校园,王贵雄难掩内心的激动。黄梅一中教师王贵雄:一个是生活上,学校食堂伙食好,另外住宿条件,在寝室都有空调,都是单人单床,教室里窗明几净也有空调,相比起来,我们那时候电扇都没有。40年岁月如歌,40年筚路蓝缕,40年的发展历程,我县各所学校无论是从硬件建设,还是软件建设,都有了质的提升。县七小学生熊钰洁:每个星期四的下午,我都可以在舞蹈室尽情展现我的舞姿,我喜欢阅览室是因为学校阅览室里面的图书非常多,可以在书海里面遨游,我非常的幸福。随着这所学校的建成,我县城区小学教育布局更加合理,7所学校均匀的分布在县城区,满足了城区适龄儿童就学需求。与此同时,我县积极改善县城区和乡镇中小学办学条件,加强农村学校师资力量,三年来累计招聘新教师名,实现了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推进了义务教育的全面均衡发展。县教育局局长陈睿:近些年来,随着国家的教育保障日益加强,我县9年义务教育普及水平不断巩固和提高,正向普及12年教育的目标迈进,人民群众受教育年限不断提升,逐步实现了从“有学上”到“上好学”的转变,公民素质普遍提高。随着教育体系、育人模式的日渐完善,教育正改变着一代代农村学子的命运,老百姓的教育获得感显著增强。办人民满意教育,让每一个孩子都能享受到平等的教育权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入实施课堂教学改革,实现课堂教学从“高耗低效”向“轻负高效”转变,黄梅的教育质量在持续提升。连续15年,县教育局获得黄冈市高中教学质量“特别优秀奖”。从年的73%到年的96%,黄梅高考综合上线率和上线人数连年攀升,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高位走强的教育质量已成为黄梅一张亮丽的名片。黄梅一中校长洪程:黄梅一中底蕴丰厚,建校有百年历史,作为黄梅基础教育的代表,学校一直致力于高质量发展。在改革之初的年代,就因为质量优异,独享鄂东明珠的美誉。近五年,学校共录取清华北大8人,分以上的高分人,一本重点过线人,一本重点过线率超过75%,黄梅的基础教育业真正实现了全市领先,全省一流,全国有影响的教育地位。四十年的发展,我县义务阶段和高中阶段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这两年,我县职业教育也在不断前进。黄梅理工实验学校校长柳亚飞:我们坚持专业与工作岗位对接,课程与工作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第一,加大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力度。建设平米的融创园,把企业引进学校,让学生在做中学,在学中做。第二,广泛建立校外实习实训基地,让学生到第一线顶岗实习,锤炼本领。第三,加大现代学读制试点,实行学校、企业双元制教学。第四,构建职业教育立交桥,让学生就业有优势,创业有本领,升学有希望。四十年,我县学前教育、农村中小学教育、特色教育、职业教育百花齐放,一串串数字更是展现了黄梅教育事业的非凡成就。年,我县录取高校人,年,我县录取高校人,年,我县录取高校人,年,我县投入1.3亿元,实施农村薄弱学校改造项目58个,改善部分公办幼儿园和高中办学条件,投入近0万元,新建县第七小学、滨河幼儿园,改扩建县六小,新增城区学位个。县教育局局长陈睿:当前及今后一段时期,县教育局将依据城镇化进程和人口变化趋势,科学规划全县学校布局,持续改善农村薄弱学校;优化城区教育格局,改扩建实验中学、八角亭中学,建设滨河中学,新建覆盖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各学段的高铁教育城。全面提升办学水平和余人质量,满足人民群众的就学需求。站在新的起点,黄梅正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扬帆奋进,奋笔书写黄梅教育新的辉煌。本台记者:余海青程吉杨(见习)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65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