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市黄陂区获评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中科携手共抗白癜风 http://m.39.net/news/a_5863504.html?ivk_sa=1024320u

1月22日,交通运输部、财政部、农业农村部、国家乡村振兴局联合印发通知,命名武汉市黄陂区等个区(县、市)为“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这是武汉首个“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前不久,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表彰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武汉市蔡甸区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黄陂区王家河街、蔡甸区索河街、江夏区湖泗街荣获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截至目前,武汉市已有黄陂区一个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江夏区、黄陂区、蔡甸区三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七个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近年来,武汉市、区两级持续掀起“四好农村路”建设和示范创建工作热潮,全面推动农村公路高质量发展。

武汉市交通运输局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四好农村路”建设重要指示精神和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充分发挥市级统筹指导作用,夯实区级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紧紧抓住“十三五”和“十四五”期间交通发展机遇,把交通先行作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推进乡村振兴的突破口,精准投入补齐短板,打造亮点创建示范,集智聚力用汗水和智慧打响“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战。

年以来,全市完成农村公路新改建公里,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公里,实施危旧桥改造座,创建美丽农村路公里,农村公路路域环境、安全质量和服务品质得到了全面提升。截至目前,我市农村公路在册里程已达公里,占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的91%,乡镇、建制村、20户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率达%,在全省率先实现村村通,全面实现组组通,基本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的农村基础设施网络。建成一批“畅安舒美”、特色鲜明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致富路,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全面推行农村公路“路长制”,养护体制机制日趋成熟,县乡村三级“双向”物流体系更加集约高效,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发展,服务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助力农民农村共同富裕,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为推动交通项目更多地向进村入户倾斜,年,武汉市交通运输局将“新改建农村公路公里”作为“我为群众办实事”项目,进一步推动农村公路提档升级,提升农村地区外通内联水平,促进与乡村产业、旅游融合发展,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年,“新建改建农村公路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16座”被纳入年市政府民生实事。

黄陂区“四好农村路”通达村湾。

提供专项补助资金出台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

规划引领,高位推动。为做好“四好农村路”建设攻坚工作,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和脱贫攻坚,年1月,市政府出台《武汉市农村公路管理办法》;年1月,市交通运输局、市财政局联合印发《武汉市农村公路建设养护市级补助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从制度和资金方面予以保障。

近年来,市交通运输局指导各区完成了县乡道规划调整,督促各区政府制定、出台农村公路五年发展规划,并修订农村公路养护管理办法,统筹抓好农村公路“建设、管理、养护、运营”规划的有机结合。

坚持市级层面统筹推进和各区主动实践相结合,强化责任落实。市交通运输局细化“四好农村路”建设任务和年度任务目标,将相关工作任务分解到各区,纳入市级绩效目标管理,进行定期检查、督办、考核和通报,并将考核结果与下一年度市级农村公路建养补助资金实行奖惩挂钩。同时,全面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监督管理,落实农村公路建设“三同时”和“八公开”,有效促进了“四好农村路”建设领域规范管理和建章立制,保证了农村公路工程质量和建养资金使用效益。

优化农村路网现有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一条条美丽的农村公路,与美丽乡村建设组成乡村振兴的壮美画卷。在建设上,市交通运输局组织指导各区按照路面宽度不低于5.5米、路基宽度不低于6.5米的标准,对既有农村公路进行提档升级和路面改善,结合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建设,积极推进县乡产业路建设,对衔接干线路网、连接街道(乡镇)重要经济节点的县乡道实施提档升级改造。同时,推动农村公路向进村入户延伸,全面完成20户以上通组公路建设任务,优化农村路网通畅深度和覆盖水平。

年-年,全市共实施农村地区公路安防工程公里,提前完成全市“”公路安防工程建设任务。全市共实施危旧桥改造座,年开展农村公路桥梁普查,启动公路桥梁“三年消危”行动,改造加固剩余54座农村公路危桥。通过实施农村公路安防工程和危桥改造,有效改善农村公路安全通行状况,全面提升农村公路安全水平。

近年来,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和农村人居环境综合整治,推动农村公路路域环境整治,实施农村公路绿化、洁化、美化,按照“实安绿美”标准共创建公里美丽农村路,提升农村公路品质,形成一批特色鲜明的产业路、资源路、旅游路,促进农村公路与乡村产业、旅游融合发展,全面带动美丽乡村、宜居乡村、特色小镇等建设发展。经过省交通厅外业考评,新洲区东辛线(辛溪线)和黄陂区姚塔线入围全省首届“十大最美农村路”决选,即将接受第三轮专家评审。

年,市交通运输局开展《武汉市“四好农村路”景观环境研究》项目研究,为各区创建品质、特色、品牌农村公路提供了实施方案和操作指引。年起,拟创建、打造一批建设品质优良、安全防护设施完善、视野路域环境优美、绿化美化成效显著、公路文化氛围浓厚、沿线服务设施到位、产业融合显著的精品美丽农村路示范路,促进“四好农村路”与特色产业、资源开发、乡村旅游、绿色生态等融合发展,逐步实现乡乡都有美丽农村路。

提升管养水平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农村公路不仅在于“建”,更在于“养”。我市坚持“以区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基本建立了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行业管理、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区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街道(乡镇)和村委会参与的四级管理体制。

通过多方联动、高标准管理,推进区、街道(乡镇)两级农村公路管理机构设置,有效维护农村公路路产路权,逐步实现“有路必养、养必到位”。

年至今,市、区两级共投入12.65亿元用于农村公路养护工程,提前完成乡镇和建制村“畅返不畅”排查和整治工作。坚持“以区为主、分级负责、因地制宜、注重实效”原则,基本建立市交通运输局负责行业管理,区政府为责任主体,区交通运输局具体组织,街道(乡镇)和村委会参与的四级管理体制,推动主体责任、机构人员、养护资金“三落实”,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东西湖区政府均出台了农村公路“路长制”实施方案。各区积极探索专业养护和群众管养相结合的农村公路管养模式,逐步完善养护巡查和考核等制度,养管水平逐步提升,“县道县管、乡村道乡村管”的机制逐步建立。各地紧扣“县有精品路、乡有示范路、村有美丽路”要求,着力建设产业致富路、生态田园路、旅游观光路,路域环境不断改善。

蔡甸区“四好农村路”示范线。

全面提升农村客运物流服务能力推进客货邮融合发展

路修好了,配套交通也需紧跟其上。在推进农村公路建设的同时,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进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在全省率先实现行政村公交全覆盖,全面提升农村群众出行服务质量和服务品质。同时,加快推进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电商、快递线上线下资源高效整合。

自年至年,我市黄陂区、汉南区、新洲区、蔡甸区、江夏区5个新城区将“村村通客车”工作作为“一号工程”来抓,完成全市农村客运公交化改造,实现了建制村通客车达%。截至目前,我市“村村通公交”线路共条,车辆台;“村村通客车”线路29条,车辆13台。各新城区边远村日发公交车趟次约2-3趟,其他线路一般按常规公交10-15分钟频次运行。

为进一步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年,市交通运输局启动武汉市乡镇汽车客运站(综合运输服务站)、农村候车亭达标行动。目前已启动个新建直停式农村候车亭建设。农村物流方面,近年来全市累计建成电商仓储8处,区级农村电商运营中心6个,农村综合服务站点个,村邮站个,共建成快递村级服务点个,建制村快递服务点覆盖率达35.9%,4个以上品牌快递进村个,占建制村98.54%。

江夏区湖泗街张林村农村公路。

武汉“四好农村路”示范县、示范乡镇

近年来武汉市交通运输局积极发动、指导各区争创“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和示范乡镇。

这些示范县和示范乡镇农村公路路网安全畅通,建设标准高,建设质量优,养管效果好,运输惠民实,路域环境美,助推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成效显著,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强,具有较强的典型性和示范性。

黄陂区

3年完成公里农村公路提档升级

走在黄陂区王家河街,只见一条条农村公路路面整洁、绿化优美,沿线布满旅游景点、农家乐、采摘园等,吸引游客来此游玩。

一直以来,王家河街将农村公路提档升级与全域旅游、美丽乡村、乡村振兴战略结合起来,加快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建设步伐,积极与省道、县道路网对接互通。

王家河街成立农村公路建管养领导小组,建立“村路长、片路长、总路长”的三级路长制度,形成“条条道路有人管,条条道路有人护”的工作格局。

街道重点打造河甘线、长黄线等美丽乡村路,自筹资金完善候车亭、线路牌等附属设施,合理优化线路,提高绿化标准。助力张家榨村、胜天村成功入选“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玉枝村成功入选省级“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此外,推动农产品进城、工业品下乡“双向流通”配送网络建设,在青云、章华等行政村大力发展蔬菜物流配送,吸引农村电商企业进驻,方便了村民生产生活。

如今在黄陂,像王家河街这样的街道越来越多。黄陂区近3年完成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公里,创建“美丽农村路”公里,建成木兰大道美丽乡村示范带,彻底改变了全区特别是农村地区农民出行难的状况,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增强。全区19个街乡均通达二级以上公路。

蔡甸区

农村公路带动旅游产业大步发展

驱车前往武汉市蔡甸区索河街道,只见宽阔平坦的沥青路蜿蜒于山水之间,好似一条墨色飘带,道路两旁树木林立、生机盎然。

近年来,蔡甸区坚持规划引领、高标准建设、新机制管养、一体化运营,打造畅安舒美、通村连户的“四好农村路”,全域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解决群众“出行难、乘车难”问题,大大改善了农村交通面貌,有效带动了农村产业发展。截至年底,蔡甸区建成农村公路总里程.2公里,遍布11个街乡(开发区),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域覆盖。

诸多旅游景点通过“四好农村路”得到有效串联。蔡甸区投资完成嵩阳大道等26条产业路57.3公里,吸引游客在与嵩阳大道对接的索马路、环山骑道、梅索路等“四好农村路”上观光、骑行、健身。嵩阳大道建设有力带动了周边6个街道39个行政村休闲旅游产业和农产品基地发展。位于大集街道天星村的花博汇风景区依托“四好农村路”带来的交通便捷,旅游接待功能日益提升,开业至今接待游客总量突破万人次。

蔡甸区农产品资源丰富,莲藕种植面积达15万亩,西甜瓜、藜蒿、苗木花卉、名特水产水禽等正规化生产基地规模达30万亩。“四好农村路”不仅打通了农产品对外运输绿色通道,还加速解决了当地民众物流畅通问题,让蔡甸名特优农产品远销四方。

江夏区

湖泗街农村公交实现与城市公交互通

一条条畅通的农村公路,在武汉南部的江夏区湖泗街,向内连通着25个村(社区),向外连通着咸宁、大冶等地。湖泗街面积84.7平方公里,总人口3.2万,目前已形成以省道干线为骨架、乡村道路为脉络的农村公路网,实现“内通外联、联网成环”,全街在册农村公路总里程公里。

为了管理好农村公路,湖泗街创新管理机制,成立湖泗街农村公路养护管理站,所辖村均有农村公路保洁员、养护员,推进落实“路长制”,实现了“村道村管、乡道乡管”。

近年来,湖泗街持续巩固村村通客车成果,积极推进南部公交一体化改革,建成农村中心客运站1个,开通运营1条农村公交、3条农村客运专线,下半年计划再开通运营3条农村公交,确保农村公交村级全覆盖,实现城市公交、城际铁路和农村公交互联互通。

湖泗街与中国邮政等物流企业合作,在全街24个村设立线下农村电商平台物流运输点,进一步健全农村物流服务体系,推动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的快速流通。依托“四好农村路”建设,围绕产业发展、路产融合,目前湖泗街配套改扩建产业道路30余公里,探索发展了光伏发电、高端民宿、生猪养殖、中药材种植、水生种养及特色种植等产业,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好的交通保障。

新洲区

3余公里农村公路“建管养运”齐发力

新洲区以创建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为契机,不断开创“四好农村路”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从年起,分三年时间对全区3余公里农村公路道路进行管理养护,对公里重点路段进行提档升级。

年至年,新洲区东北部“一环五射”十大工程基本完成,累计建成“四好农村路”项目个、里程.5公里。年启动“四好农村路”东西通道“五路八桥”项目建设,目前前期工作已经完成。辛冲街成功创建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仓埠街正在积极创建年度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乡镇。

为让群众既走得了又走得好,新洲区开通到达街镇公交线路27条,实现城乡公交一体化全覆盖。通过改造升级农村公路、构筑高效便捷的流通通道,实现了工业品下乡和农副产品进城双向流动。目前新洲区行政村总站点有个,其中村邮站个、供销站点15个、农村淘宝站点53个,快递网点覆盖率达%。

新洲区农村公路与乡村旅游和产业发展深度融合,打造了孔子河村、罗杨村、毛家冲等一批旅游乡村,推动了三店万亩瓜蒌、旧街万亩白茶、辛冲万亩油菜和千亩油茶等特色产业发展,助推了乡村振兴。下阶段,新洲区将全力推进东西通道“五路八桥”建设,积极争创全省“四好农村路”示范县(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7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