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最好玩的五大旅游胜地,喜欢的小伙赶紧

西山万寿宫

西山万寿宫又称玉隆万寿宫,中国道教名刹,位于江西省南昌市新建县西山镇。西山万寿宫是一座体现明代汉族宫殿建筑风格的名胜古迹,建筑巍峨,气势恢弘,古朴壮观,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艺术创造力。西山万寿宫为道教净明忠孝道的发祥地,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是江南著名道教宫观和游览胜地,被誉为道教三十六洞天的第十二小洞天和七十二福地的第三十八福地。西山万寿宫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是为纪念著名道家人物许真君所建。道教认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的处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栖身修炼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他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

西山万寿宫是纪念许真君而修建的一座宫殿。坐落于距南昌市西南三十公里的西山逍遥山下。道教认为除了凡人居住的世界外,还有神仙的处所三十六洞天,七十二福地。许真君栖身修炼的西山则为第四十福地。因在此仙逝,故又称飞升福地。占地三万一千平方米。宫门之内,正殿琉璃为瓦,重檐画栋,金碧辉煌,气势宏伟。绣金帷里,真君塑像端坐中央,坐像头部为黄铜铸成,重斤。12真人分列两旁,吴猛、郭璞站立坛前。高明殿等三殿之前,6株参天古柏苍老遒劲,四季常青,相传最大一株为许真君亲手所植。宫门左侧的八角井,相传当年许真君铸铁为柱,链钩地脉,以绝水患。

宫西山万寿宫外还有大量的辅助建筑,如接仙台、云会常、冲升阁等形成一个以万寿宫为中心的古建筑群。远眺西山万寿宫,万顷绿海中,琉璃瓦黄绿相间,绚丽多彩,飞檐串串铜铃,金光闪烁,层层斑斓的宫顶,突兀鹤立,天地氤氲、万物化淳,疑是天上宫阙。铁铸大吊针,重二吨余,入夜钟声宏浑悠扬,能传十里之遥。进入宫后一步一鬼拜,到殿前陈敬贡品,晋谒仙颜,祈祷自己的心愿。焚香炉前,鞭炮声不绝不耳,香火明烛通宵达旦,炉烟缥缈,钟声悠扬,一派仙家气氛。集精巧的建筑结构和精湛的雕刻艺术于一身,充分体现了古代汉族劳动人民的卓越的智慧和超凡的创造才能,是我国古代建筑的杰作。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

武功山风景名胜区隶属于江西省萍乡市,介于东经°10′-°17′和北纬27°25′-27°35′之间,属罗霄山脉北段,绵延公里,总面积余平方公里。武功山主峰白鹤峰(又称金顶)海拨.3米。武功山是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为一体的山岳型风景名胜区,其资源类型与特色被专家概括为山景雄秀、瀑布独特、草甸奇观、生态优良、天象称奇、人文荟萃。

萍乡武功山风景名胜区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面积约平方千米)、国家地质公园(面积约.3平方千米)、国家自然遗产、中国十大非著名山峰之一、年入围中国大学生最喜欢的旅游景区金奖、中国美丽田园等荣誉称号。年,萍乡武功山国际帐篷节照片登上美国《时代》杂志。年10月,萍乡武功山景区顺利通过全国旅评委景观质量专家评审,正式列入5A创建预备名单。武功山历史文化悠久,尤以道教文化最为突出,自三国时期(年-年)在此开设道场至今已历余年。晋代(-年)四川人士武氏夫妇慕名远来此地修炼,罗霄山和泸潇山从此又称为武公山。南朝陈朝时期(年-年),将军欧阳頠出兵协助陈武帝陈霸先平定侯景之乱,途经武公山祷告求拜,得到武仙人托梦并授其平乱之策。后来成就了帝王霸业的陈武帝感念于山中神灵相助之功,便下令赐名。

明嘉靖皇帝朱厚熜(年-年)曾派御史进御香于三天门,武功之名大噪于天下。明朝人刘鉴在《武功记》里面写到:东南天柱有三,盖衡,庐与武功。衡首庐尾武功中……乃乾坤之胜境,神仙之福地也。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武功山后写下的,并赋《武功游》一诗,对武功山风光大为赞叹(收录于《明一统志·艺文篇》),其中名句千峰嵯峨碧玉簪,五岭堪比武功山也就成为了武功山的最佳名片。武功,从此武功山取代了其他各种名称而名传千古。

仙女湖风景区

仙女湖风景区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中国优秀旅游景区,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因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七仙女下凡豫章新喻传说故事而得名,是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仙女湖位于江西省新余市西南郊16公里处,因年前东晋文学家干宝所著《搜神记》“七仙女下凡”豫章新喻传说故事而得名,是中国七夕情人节的发祥地。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国家AAAA级旅游区。

地处庐山、井冈山、三清山、藤王阁等著名景区中心位置,交通便捷,赣粤、沪昆、大广三条高速公路和浙赣铁路穿境而过,距南昌昌北、长沙黄花机场两小时车程。仙女湖风景名胜区由三大景区组成,东部舞龙湖景区以多个岛屿、25个库港为主,整个景区港湾纵横,岛屿闪烁,茂林修行,景观变幻无穷;中部钟山峡景区,山高壁陡,水流湍急,蜿蜓如带;西部是烟波浩渺,渔帆点点,水天一色的铃阳景区。仙女湖温和的亚热带气候,使区内植物种类达余种,森林覆盖率达78.9%,景区北部的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中心树木园,汇集了南方主要的珍贵树种,是我国南方树木主要科研地。

自然风光旖旎。50平方公里水域,湖湾扑朔迷离、岛屿星罗棋布,自东向西由曲水通幽的舞龙湖、革命胜地九龙湾、天然氧吧凤凰湾、两峰对峙的钟山峡、烟波浩渺的钤阳湖、绿色基因宝库的大岗山六个分景区组成。仙女湖以“情爱圣地、群岛峡谷曲水、千年水下古城、亚热带植物基因宝库”四大绝景著称。人文胜迹荟萃。是古老神话传说“七仙女下凡”的地方、演绎了一段千古绝唱的爱情故事,是明代宰相严嵩故里、是中国古代科技巨著《天工开物》的原创地、是现代国画大师傅抱石的故乡。仙女湖传承着“七仙女下凡”美丽爱情传说,属情爱之湖,每年七月初七“中国仙女湖七夕情人节”的举办,“七仙女下凡”传说故事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申报(已列省级名录),大型神话电视剧《欢天喜地七仙女》的广泛播映,成功举办了首届仙女湖杯世界旅游大使冠军总决赛等一系列文化活动。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风景名胜区位于江西鹰潭市,距市中心18公里,由仙水岩、龙虎山、上清宫、洪五湖、马祖岩和应天山等六大景区组成,有55个景点、个景物景观,面积达平方公里。此外,还包括弋阳龟峰等独立景区(点),面积40平方公里。龙虎山为中国第八处世界自然遗产,世界地质公园、国家自然文化双遗产地、国家5A级风景名胜区、国家森林公园、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整个景区面积平方公里,龙虎山是中国典型的丹霞地貌风景。龙虎山是中国道教的发祥地,其道教圣地、碧水丹山与古崖墓群被誉为三绝。龙虎山森林覆盖面积62%,雨量充沛,气候温润,龙虎山景区的空气负离子含量超过正常值15倍,中国国内景点中名列前茅的天然氧吧。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龙虎山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程度最好的地区之一,地质构造上属于信江断陷盆地。该盆地在三迭纪晚期开始形成,在晚侏罗纪(1.5~1.4亿年)至早白垩世(1.4~0.9亿年)时盆地中有活火山喷发并沉积了河湖相泥砂质岩石,为形成本区火山地貌奠定了物质基础。到晚白垩纪(0.9~0.67亿年)时盆地扩大并沉积了一套厚层紫红色河湖相碎屑岩(砾岩、砂岩)为形成本区丹霞地貌提供了物质条件。

后期的地壳运动使本区变成陆地,流水等外力地质作用沿岩层裂隙冲刷,侵蚀切割,加上重力崩落等,逐渐形成了本区典型的丹霞地貌景观。其成因类型有:水流冲刷侵蚀型、崩塌残余型、崩塌堆积型、溶蚀风化型、溶蚀风化崩塌型。在形态上有:石寨、石墙、石梁、石崖、石柱、石峰、峰丛、峰林、一线天、单面山、猪背山、蜂窝状洞穴、竖状洞穴、天生桥、石门等,并有各种拟人似物优美绝伦的造型地貌。龙虎山为道教正一道天师派祖庭,在中国道教史上有着承先启后、

继往开来的地位和作用以及重大影响。龙虎山原名云锦山,乃独秀江南的秀水灵山。此地群峰绵延数十里,为象山(应天山)一支脉西行所致。传喻九十九条龙在此集结,山状若龙盘,似虎踞,龙虎争雄,势不相让;上清溪自东远途飘入,依山缓行,绕山转峰,似小憩,似恋景,过滩呈白,遇潭现绿,或轻声雅语,或静心沉思。九十九峰二十四岩,尽取水之至柔,绕山转峰之溪水,遍纳九十九龙之阳刚,山丹水绿,灵性十足。不久,灵山秀水被神灵相中,即差两仙鹤导引张道陵携弟子出入于山,炼丹修道。山神知觉,龙虎现身,取代云锦。自后,龙虎山碧水丹山秀其外,道教文化美其中,位居道教名山之首,被誉为道教第一仙境。

庐山风景名胜区

庐山风景名胜区,隶属于江西省九江市,位于九江市南36公里处,北靠长江,南傍鄱阳湖。南北长约25公里,东西宽约20公里。景区大部分山峰在海拔0米以上,主峰汉阳峰海拔米,是我国著名的旅游风景区和避暑疗养胜地,于年被列入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名录。庐山屹立在中国第一大江长江、第一大淡水湖鄱阳湖的交汇处,总面积平方公里,其中山体面积平方公里,全区共有景区12个,最高的大汉阳峰海拔米,年经国务院批准列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年12月6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庐山以“世界文化景观”列入《世界遗产名录》。

庐山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名山,名胜古迹遍布。千百年来,无数文人墨客、名人志士在此留下了浩如烟海的丹青墨迹和脍炙人口的篇章。苏轼写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庐山云雾;李白写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秀峰马尾瀑;毛泽东写的天生一个仙人洞,无限风光在险峰的吕洞宾修仙而居的仙人洞,均是诗景交融、名扬四海的绝境。庐山,传说殷周时期有匡氏兄弟七人结庐隐居于此,后成仙而去,其所居之庐幻化为山,故而得名。古人云匡庐奇秀甲天下,自司马迁将庐山载入《史记》后,历代诗人墨客相继慕名而来,陶渊明、谢灵运、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陆游、徐志摩、郭沫若等1余位诗人相继登山,留下了许多珍贵的名篇佳作。

等一批文化名人,在庐山进行了大量的文学艺术创作活动,使庐山成为中国田园诗的诞生地、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中国山水画的发祥地。此后,李白、白居易、苏轼、王安石等1多名文学家、政治家、艺术家相继登临庐山生活、游览,写下1万余首赞颂庐山的诗词歌赋。苏轼所写的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形象描绘了庐山的景色,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篇。庐山的名胜古迹还有:列中国四大书院之首的白鹿洞书院、朱元璋与陈友谅大战鄱阳湖时屯兵饮马的小天池、凭栏可极目远眺蜿蜒长江的望江亭、白居易循径赏花的花径、千年古树三宝树、观鄱阳湖日出的含鄱口,有多种植物的植物园、如五老并立的五老峰、抛珠溅玉的三叠泉瀑布,被陆羽誉为天下第一泉的谷帘泉,天下第六泉的招隐泉,天下第十泉的天池峰顶龙池水,等等。

庐山山水文化,是中国山水文化的精彩折射,是中国山水文化的历史缩影。庐山的自然,是诗化的自然,亦是人化的自然。自东晋以来,诗人们以其豪迈激情、生花妙笔,歌咏庐山的诗词歌赋有余首。东晋诗人谢灵运的登庐山绝顶望诸峤》、南朝诗人鲍照的《望石门》等,是中国最早的山水诗之一,庐山并成为中国山水诗的策源地之一。诗人陶渊明一生以庐山为背景进行创作,他所开创的田园诗风,影响了他以后的整个中国诗坛。唐代诗人李白,五次游历庐山,为庐山留下了《庐山遥寄卢侍御虚舟》等14首诗歌,他的《望庐山瀑布水》同庐山瀑布千古长流,在中国华大地及海外华人社会中家喻户晓,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极品。宋代诗人苏轼的《题西林壁》,流传广泛,影响深远,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成为充满辩证哲理的名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30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