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广网新建9月21日消息(记者邓玉玲通讯员贺登毅)“今年1月禁捕退捕后,我通过信息平台,在区农民工服务中心找到了扎钢筋的活干,边干边学,很快转产就业了。前不久,收到了政府给我补偿的船网钱,现在又要给我办养老保险,没有后顾之忧了。”9月21日一大早,正在新建区农民工服务中心等车上班的邱华清说。
退捕渔民邱华清在绑扎钢筋(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邱华清只是众多退捕渔民中的一员,今年自禁捕退捕以来,新建区就把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技能培训、养老保险作为一项重点民生工程,专门成立了新建区禁捕退捕办公室,根据中央、省、市禁捕退捕工作部署和“禁得住、退得出、能致富”的要求,迅速收缴注销了个渔业捕捞证,回收销毁了艘船只和.2万公斤网具。按照政策规定,回收资金及时拨付,中央、省级资金共到位1.亿元,区财政安排配套资金万元。船网证回收资金共计万元,其中区级资金支出万元,已全部拨付到渔民卡中。“为了保证退捕渔民参保录入工作顺利开展,我们经过专业训练,安排了业务骨干和专业人员,分别下到8个乡镇,通过“5+2”、“白+黑”的努力,截止9月15日,已为名退捕渔民办了养老保险。”新建区城乡居保局周建群说。为了方便边远退捕渔民,9月7日,区城乡居保局还联合区农商银行,深入到鄱阳湖岛的南矶红石厂现场为45名退捕渔民办了养老保险。
工作人员正在现场为退捕渔民办理养老保险(央广网发通讯员供图)
如何让退捕渔民顺利转产就业?新建区采取三轮驱动法:一是利用渔民捕捞优势,变捕捞为养殖,实现转产就业增收。地处鄱阳湖畔的新建区联圩镇下沙头村渔民吴华山,常年从事江湖渔业捕捞,已是“渔三代”。“我14岁开始随父辈打鱼,当时鱼的种类十分丰富。近十几年来,很多鱼都看不到了。”今年41岁的吴华山告诉记者,意识到渔业资源的衰退,他年就决定退捕转产。他流转了多亩水田从事小龙虾养殖,在象山镇垾角村成立兴旺家庭农场。“今年共收获3万斤虾,纯收入达30万元。”吴华山说。二是创新形式,夜市改开招聘会。9月11日晚,新建区人社局利用傍晚,在新怡广场举办了一场城乡贫困劳动力和退捕渔民转产就业专场招聘会,因为白天比较忙,天又热,改在晚上可以休闲纳凉,为求职者提供就业渠道。一直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0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