郡理日闲旷,洗心宿香峰。双林秋见月,万壑静闻钟。珮玉行山翠,交麾动水容。如何股肱守,尘外得相从。—唐皎然册页历来受到文雅之士厚爱,是与数千年传统文化笼罩下,文人士大夫人格普遍具有双重性的渊源有关。尽管儒释道三家经典思想影响国人看待世界、社会和人生的思维模式,但古代文人的生命观实质上则为“外儒内道”,即现实中入世和凡俗:看重名利和现实价值;理想中却期盼出世和超俗:寻求和构建满足自身灵性享乐的精神家园。而其尚美心灵和高品位的精神享受,往往寄托于绘画美感和诗文感怀。因此,册页所具备的将绘画、书法、诗词和题跋融为一炉的、充满着诗情画意的独特形制,历来被文人所喜也属必然。驰翰春拍明侯恂侯恪二公墨迹纸本册页四十开钤印:馨远堂、侯峻亭珍藏书画印、鸿宝和印、筱筠审定、居易堂书画印、裴氏筱珊珍赏简介:侯恂,明河南商邱人,字若谷,号六真,侯恪之兄。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天启中议三案持清议。巡按贵州。以东林党罢官。崇祯中官御史,为温体仁所恶,迁兵部侍郎。李自成入京,被留用,既而逃归。是尺牍多为议论时政。明东林党人墨迹,颇可珍贵。侯恪,明河南商邱人,字若木,一字若林,号木庵。侯恂之弟。明万历四十四年进士,除编修。持清议,被魏忠贤党目为东林党人,削籍归里。忠贤诛,起中允,迁庶子典起居住。有《遂园诗集》。27×12.5cm.×40约0.3平尺(每幅)作为商丘八大家之一的商丘侯氏家族英才辈出,家学渊源,书香门第,在明清时期就有“一门四进士”之极高的声誉。其中一代才子侯方域乃是明末四公子之一,一曲《桃花扇》让其名誉天下。而兵部尚书侯恂,和其父侯执蒲,其弟侯恪被称为“东林党魁”。明末钱谦益在其《侯朝宗序》称赞说:“侯氏多才子”。在侯氏家族之中,除侯方域被称为才子之外,侯方域的叔叔侯恪同样是一位自小聪慧,过目成诵,是极赋有文学才华的才子。侯恪是商丘侯氏家族当中非常出类拔萃的人物,在明清几百年的历史岁月中,商丘侯氏家族兴盛不衰,出现了众多才华横溢的有用之材和卓越人士,这应该和商丘侯氏家族的“诗书传家”的传统优良家风和家族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重视家风和家训的家族教育也是中华传统儒家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更是深受圣人文化熏陶的商丘明清文化的典型性体现。清朝名人墨迹纸本册页十六开释文:一、素存老先生属,龙眠方维甸。钤印:方维甸印、南藕二、素存老先生雅鉴,曹秀先。钤印:秀先、地山三、素存先生属书,王杰。钤印:伟人四、素存老先生正,蘧庵陆瑗。钤印:瑗、印五、素存老先生法鉴,竹所庄通敏书。钤印:竹所六、蔡履元临。钤印:蔡履元印、梓南居士七、素翁老亲台正临,弟陈墉。钤印:墉印、厚堂八、丁酉夏日书似素存老先生正,敬亭蔡世恪。钤印:恪、陆梅山人珍藏、以质宣情、乐澹简介:方维甸(-)字南藕,号葆岩,观承子,安徽桐城人。维甸19岁时,乾隆帝追念其父方观承功劳,恩赐内阁中书,值军机处。乾隆四十六年,维甸中进士,以吏部主事的身份,随大学士福康安出征台湾。累迁御史,赏戴花翎。嘉庆四年升陕西巡抚,先後平定川楚之乱。嘉庆十四年,提升闽浙总督。曹秀先(-),字恒听,又字芝田、冰持,号地山,江西南昌新建县人。清朝翰林,政治人物,文学家,书法家。为官清廉,人称“诚敬勤慎”。为《四库全书》馆总裁,乾隆帝曾特赐“紫禁城骑马”的特殊待遇。书法,取法钟、王,自成一家。王杰(-),字伟人,号惺国,陕西韩城人。清朝状元、名臣,有清一代陕西第一名臣。初在南书房当值,後经多次升迁,官至内阁学士。乾隆三十九年任刑部侍郎後又转调吏部,擢升右都御史,乾隆五十一年出任军机大臣,上书房总师傅,第二年又出任东阁大学士,总理礼部。嘉庆帝即位,仍为首辅。庄通敏(-),武进人,原名逢恩,字斋辰、亭叔,号迂甫,别号澹迂。庄存与次子。乾隆二十一年举人,乾隆三十七进士。为翰林院庶吉士,授编修,升左春坊中允,历充文渊阁校理,三通馆纂修,四库馆分校,国史馆纂修,庄通敏在朝参与《四库全书》的编纂。庄通敏工诗能文,著有《澹香斋诗集》、《双鹤轩唱和诗稿》。蔡履元(清)字万资,浙江崇德人。幼嗜学,乾隆二十八年()进士,由户部主事升湖广道御史。居官二十载,以勤慎称。善书,有资敬堂帖行世。陈墉(清末),字伯容,江苏山阳人。书法家,著有《国朝人书评》。备注:此拍品作者方维甸、曹秀先、王杰、陆瑗、庄通敏、蔡履元、陈墉、蔡世恪八位清朝进士所书。22×13cm.×16约0.3平尺(每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67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