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疆大吏过年没能赶回家,写了首流传千古的

或许是“佳节团圆”的传统深入人心,每逢清明、端午、中秋等节日,在外的游子都会尽量回家与家人亲友团聚,扫墓、吃粽子、吃月饼赏月。

而除夕春节,更是国人最为重视的节日,不论家山万里、归路千寻,大年三十的晚上,异乡的游子,都会与家人坐在一起,欢聚一堂,吃着年夜饭。

不过,在古代因为交通不便,羁旅在外的人,很难随心所欲,在一天,甚至几个小时之内回到家人身边,因此,他们多会滞留异乡。像在其他地方当官的人,更是几年难得回一次家。

尼采说:“好的艺术都是血染就的”。诗歌也一样,好的诗,都是悲剧,团圆的除夕不能回家过年,使得许多诗人悲从中来,并写下了许多传诵千古的佳作。

中唐诗人戴叔伦也是一位经常在外漂泊的游子。戴叔伦的父亲是一位隐士,虽有才学,却终身不仕,过着与世无争的生活,戴叔伦受到父亲的影响,身上也有一股隐逸之气,若不遭变故,戴叔伦恐怕也会隐逸一生。

公元年,为了躲避永王之乱,戴叔伦与家族一起迁徙到了江西鄱阳附近定居。戴家是名门望族,拖家带口人比较多,在外地如果无权无势,很难生存下去。

因此,戴叔伦与兄长便考进士,双双入朝为官,这样,他们一大家子人,也算有了立足之本。不过戴叔伦因为长期在外为官,很少有机会,能顾回家与亲友团聚。

在一个除夕之夜,戴叔伦夜宿旅馆,想到家人,不禁深感伶仃,写下一首五言律诗,成为千古名作。

《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此诗,是戴叔伦晚年的一首作品,当时他任抚州刺史,长期漂泊与异乡为客,使得暮年的他尤为凄苦。

我们先看题目,除夜就是除夕之夜,石头驿是现今的江西省新建县,离他故乡金坛的路程,在古代大约三天的脚程,戴叔伦终究是没能在这个美好的夜晚与家人团聚。

所以首联他写出了一种孤独:旅店无人相问,空荡荡的,只有他一人居住,因此,他只有对着清冷的寒灯思念家人,感叹自己的身世。

在颔联他感叹道:这一年又将过完了,这不是普通的夜晚,是除夕之夜,但是他还没有归家,他很想家,家里人应该也非常想念他。

颈联戴叔伦深深的自嘲,他觉得自己的人生非常失意,寥落不堪,支离飘荡的身体,在江湖上如同一叶扁舟,尽管他非常努力的行驶,但依旧被风浪阻隔的不能前进。

最后一联,戴叔伦感叹时光易逝,在除夕之夜,想到自己的身世,他不由地产生了一种紧迫的感觉。已经是逐渐走向苍老憔悴,值此辞旧迎新之际,这种感觉更为明显。

戴叔伦在中唐的诗坛具有非常高的地位和成就,他认为:“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这种诗学主张,比较偏向于含蓄之美。

《全唐诗》收录其诗作有三百多首,相对大部分诗人,这是一个非常高的数量。戴叔伦的诗,常常被混在宋元作品集当中,并且关于他的伪作比较多,这是在鉴赏他诗词需要注意的。

这位诗人也算是一方封疆大吏,但人老了尤为思念故土。公元年前后,戴叔伦辞官回家,最后客死清远峡(成都北地附件),这个结局,令人唏嘘感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zn/263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