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有哪些治白癜风的医院 https://m.39.net/disease/a_t6vdwlk.html耿遵珠的办公室是村里声量最大的地方,有时连屋后挖掘机的声音都盖不过从这间办公室里传出的热闹。20年来,聊城市茌平区耿店村的“热闹”让周围村庄的人们眼馋,一座座高标准大棚、一栋栋高楼拔起而起,一百多名“棚二代”返乡创业,还有很多外乡人来村里的大棚打工。虽然村里富了、荣誉多了,但耿店村的“领头雁”耿遵珠比以前更忙了。耿遵珠说:“在耿店,有两件事很重要,一是实实在在挣钱,二是高高兴兴上楼。当村干部难,乡村振兴不是敲锣打鼓得来的,是踏踏实实干出来的。”偏远村镇的“无奈”年5月,耿遵珠有了新头衔——耿店新村党委书记,从之前一个村的书记,变成了十一个村的书记。“新村”的成立,让“耿店”的范围更大了,同时,耿遵珠的担子也更重了。(自年耿遵珠担任村党支部书记以来,他团结带领广大村民盘活土地资源、选准主导产业、发展集体经济、加强村庄建设,使耿店村迅速改变了面貌。)年,耿遵珠当选为十三届全国人大代表,见过“大世面”的他对“耿店模式”又有了新感悟。今年7月,最新的年至年的耿店规划书摆在了他的案头,由于经常拿来翻阅,两个月的时间愣是给翻旧了。对于村庄未来的发展,耿遵珠说,村里的富民产业是大棚,关键在于提高了土地效益,今后发展的诀窍,还是在土地上。土地之于耿店,多少是有点无奈的。20年前,像耿店这样的自然村,在鲁西大平原上比比皆是,无水可依,无山可傍,何况耿店村距茌平城区30多公里,在整个茌平区都属于“偏远村镇”。“除了土地,几乎没有其他优势资源。”耿遵珠说,这是平原地区最大的现实,“我年生,到如今在村里生活了55年,依然天天围着土地转。”年,36岁的耿遵珠当选村支部书记。之前他在村里干过代销点、收过粮食、当过电工和会计,养过蛋鸡,靠着一股实诚劲儿,获得了乡亲们的大力支持。耿遵珠至今记得,刚上任那时,老支书语重心长地对他说:“我们耿店村是好村,别弄乱了,把事干好了。”简单的几句话,对耿遵珠触动很大。多年来在村里干活、经商的经验,也使耿遵珠更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91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