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陈陶(约年-年),字嵩伯,自号三教布衣,是唐朝著名的诗人。
陈陶出生于剑浦(今福建南平),一说是鄱阳(今江西波阳),一说是岭南(今广东广西一带)。他的祖籍可能是岭南或鄱(pó)阳。
陈陶早年游学长安,研究天文历象,尤工诗。他屡次参加进士考试,但都没有中第。他对仕途失望,遂耽情于山水之间,四处游历,曾到过江西、福建、江苏、浙江、河南、四川、广东等地。
唐宣宗大中(-年)时期,陈陶隐居洪州西山(在今江西新建县西),学习道教,寻求长生不老之术。他终身未娶,广有诗名。他的死因和墓地都不得而知。
01《陇西行》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地桑麻种不生。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
黠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
汉主东封报太平,无人金阙议边兵。借用汉武帝东封泰山的历史典故,暗讽唐朝君主夸耀自己的功绩,而忽视边疆的战事。金阙是皇宫的代称,边兵是指边境的将士。这里表达了诗人对朝廷的不满和对边地将士的关心。
纵饶夺得林胡塞,碛(qì)地桑麻种不生。进一步批评唐朝的扩张政策,认为即使占领了西北边疆的土地,也是一片荒芜,无法种植农作物。林胡塞是古代对西北边塞的称呼,碛地是指沙漠戈壁。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写唐军将士誓死抗敌的英勇气概,但也暴露了战争的惨烈和伤亡。匈奴是指西北边境的敌人,貂锦是指精良的军装和装备。
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转换视角,从战场转向家乡,从现实转向梦境,写出了战死者妻子对丈夫的思念和不知情。无定河是在陕西北部的一条河流,春闺是指女子的住所。
陇戍三看塞草青,楼烦新替护羌兵。写在陇西戍守多年的老兵看到新兵换防的情景,体现了战争的长期性和艰苦性。陇西是指今甘肃宁夏陇山以西的地方,楼烦是指今甘肃天水市一带,护羌兵是指镇守羌族地区的士兵。
同来死者伤离别,一夜孤魂哭旧营。写老兵对阵亡同伴的悲哀。同来死者是指与老兵一起来到边疆而牺牲的兵卒,孤魂是指死者的灵魂。
黠(xiá)虏生擒未有涯,黑山营阵识龙蛇。写敌人顽强抵抗和唐军熟练作战的情况,反映了战争的残酷和复杂。黠虏是指狡猾的敌人,黑山是指今陕西榆林县西的一座山,龙蛇是指不同的阵势。
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写唐朝与敌人和亲的政策,以及其对敌人风俗的影响。贵主是指敌方的首领,和亲是指通过婚姻联盟来缓和关系的做法,胡风是指敌人的习俗。。
这首诗以生动的细节和鲜明的对比,展现了唐代边塞战争的各个方面,既有对战士们的赞美和怜悯,也有对战争的批判和厌恶,还有对和平的向往和期待。诗人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借代、拟人、比喻、排比等,使诗歌富有感染力和艺术魅力。
02《游子吟》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
郁郁守贫贱,悠悠亦无端。
进不图功名,退不处岩峦。
穷通在何日,光景如跳丸。
富贵苦不早,令人摧心肝。
誓期春之阳,一振摩霄翰。
栖乌喜林曙,惊蓬伤岁阑。栖息在林中的乌鸦最喜初沐晨光,诗人抚摸着一头乱发为一年将尽而伤感。
关河三尺雪,何处是天山。关河是指关中和河西两地,也就是长安和敦煌之间的地区。这里有三尺雪,说明天气寒冷,路途艰难。诗人问何处是天山,表示他对远方的向往和好奇,也反映了他对自己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朔风无重衣,仆马饥且寒。朔风是北风,寒风。无重衣,谓没有多余的衣物御寒。仆马是指奴仆和马匹。饥且寒,表示他们都是饥寒交迫。诗人用自己和仆马的苦难来表现他的忠贞不渝和牺牲奉献。
惨戚别妻子,迟回出门难。写诗人与妻儿告别的情景。惨戚,亦作“惨慼”,悲伤凄切。迟回,犹徘徊。出门难,表示他对自己即将远行的犹豫和悲痛。诗人用惨戚和迟回来表达他对家庭的眷恋和不舍。
男儿值休明,岂是长泥蟠。男儿是指志气男子。休明是用以赞美明君或盛世。泥蟠是蟠屈在泥污中,也比喻处在困厄之中。诗人说在如今这开明盛世,志气男儿又怎能一直处于困厄之中呢?这里表现了他对时代的赞美和对理想的追求。
何者为木偶,何人侍金銮。写诗人对朝堂上的人物的看法。木偶是指没有主见、只会顺从权势者的人。金銮是指金色龙椅,也就是皇帝所坐之位。侍金銮就是在皇帝身边服侍或辅佐之意。诗人问谁是木偶,谁又是真正有才能有德行的人。这里表现了他对朝政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9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