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年终报道·温暖中国丨:回看健康中国的百姓“账本”种目录外药品进医保,平均降价61.7%;82.7%医院开展预约诊疗服务;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稳步提高至89元……回看年,健康中国的百姓“账本”可圈可点。老百姓就医用药有哪些新变化?临近岁末,一起翻开“账本”看看。药品选择多一点用药负担降一些“阿托西班注射剂集采后价格降幅超过80%。”广西壮族自治区妇幼保健院厢竹院区产一科主任宁思婷介绍,许多住院保胎的患者会用到这款药品,“千元一支”的高价曾让不少人负担很重,集采后价格大幅下降,惠及更多患者。年7月,第八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全国全面落地。截至目前,包括年的两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在内,国家医保局共开展了9批国家组织药品集采,覆盖种药品,涵盖抗感染、心脑血管疾病等常见病、慢性病用药,平均降价超50%。聚焦小小一粒药,年国家医保谈判日前落下帷幕,共有个目录外药品参加谈判或竞价环节,其中个药品成功进医保,平均降价61.7%。年国家医保药品目录谈判现场。新华社记者彭韵佳摄“总的来看,这次调整结果符合我们的预期。”国家医保局医药管理司司长黄心宇在介绍新版国家医保目录时说,叠加谈判降价和医保报销因素,预计未来两年将为患者减负超亿元。进医保、入集采、增新药、降负担,一系列医药领域的改革持续推进,为健康中国的百姓“账本”添墨加彩。“我有一颗牙齿缺了半年了,医院种一颗牙需要上万元,有点舍不得。”医院口腔科,患者刘先生趁着种植牙集采后降价,准备把缺失已久的牙给种上。年上半年,各地已全部落地口腔种植专项治理措施,种植牙整体费用从平均1.5万元降到六七千元。随后而来的第四批国家组织高值医用耗材集采“剑指”运动医学类耗材产品、人工晶体,分别平均降价74%、60%。基层医疗服务多百姓就医“跑腿少”山东临沂,10个区域智慧共享中药房,每天为个乡镇和社区的患者集中提供中药调剂、代煎、配送一体化服务,不仅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饮片配备不全、质量不高的问题,还为群众减免煎药费等多万元。服务上去了,费用下来了。这一年,基层医疗卫生服务加速从“有”向“优”迈进。我国基层中医馆已超4万家,超过99%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能够提供中医药服务,全国建成3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日趋完善、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家门口”就医有了更多选择。“少跑腿”省下的时间,还变成了老百姓兜里实实在在的钞票。年7月19日,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黎里中心卫生院副院长金晓东为患者做针刺治疗。新华社记者田晓航摄“现在血透很方便。”这是重庆市忠县拔山镇血液透析患者们的普遍感受。在镇上新建的血透室就可以做血透,不用再花医院做血透,一年人均能省下近元的交通费。为进一步方便城乡社区居民就近、便利就医,年,国家卫生健康委办公厅印发《基层卫生健康便民惠民服务举措》,为群众在基层就医解难题、办实事。上海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工作日的11点半至13点半提供午间门诊;浙江省杭州市将冠心病、慢阻肺、高脂血症等慢性病病种纳入长期处方……各地不断推出多样化、个性化服务,让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成为守护群众健康的“第一道防线”。“一老一小”保障好普惠服务出实招呵护好“一老一小”是事关千家万户的“关键小事”“民生大事”。年“一老一小”的民生服务“账本”上,一条条举措释放民生红利。这一年从改善老年人居住环境、方便老年人日常出行、丰富老年人精神文化生活等六方面着手,个全国示范性老年友好型社区正在建设;发布首个国家标准规范居家养老上门服务……聚焦老年人“急难愁盼”,更多温暖举措应声落地。“一老”保障好,“一小”紧跟上。做好托育服务工作是实现“幼有所育”的关键。每个家庭托育点的收托人数不得超过5人,对托育机构的办托条件、托育队伍、养育支持等评估内容进行规定,组织申报年中央财政支持普惠托育服务发展示范项目……聚焦群众“入托难”“入托贵”的问题,普惠托育服务体系正加快推进。年10月29日,在江苏省扬州市一家科技综合体托育中心,小朋友在托育老师的陪伴下玩乐。新华社发(孟德龙摄)广东省免费为64万名孕妇提供地中海贫血、唐氏综合征、严重致死致残结构畸形的产前筛查;湖北省鼓励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公园、道路等公共空间“适儿化”改造……年,多地在生育、养育、教育等方面拿出贴心“实招”,努力减轻群众负担。加大财政补助,城乡居民医保人均财政补助标准达元,年上半年全国共资助.3万人参保;摸排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和突发严重困难户三类重点人群的患病情况、治疗进展和费用保障,建立台账,逐一落实帮扶措施……梳理年健康中国的百姓“账本”,一系列医疗卫生保障举措顺应百姓期盼,不断织牢织密民生保障网。(记者彭韵佳、田晓航、李恒、黄凯莹、帅才)来源:新华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84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