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5月18日,参观者站在南昌小平小道陈列馆园区门口观看主题雕塑。当日,历经半年的提升改造,南昌小平小道陈列馆以全新面貌对外开放。改造后的园区占地面积73.3亩,包含小平小道陈列馆、修理车间(邓小平劳动车间)、金工车间、钣锻车间、翻砂车间、小平小道以及VR体验厅等。中新社刘占昆(江西分社)
江西南昌市郊新建县望城岗(今为新建区望城镇)省庄村里,有一条蜿蜒曲折,布满杂草的田间小道,从原福州军区南昌陆军步兵学校(今为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步兵学院)的“将军楼”一路延伸直达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50年前,有一位老人在这条1.5公里长的小道上来回踱步,给中国探“路”。
年10月至年2月,邓小平在这片土地劳动、生活了3年零4个月。美国著名学者傅高义在《邓小平时代》一书中写道:邓小平动身去江西时,“已经开始思考中国需要进行哪些改革”。
如今,这里建了小平小道陈列馆。有关这条小路的重要意义,写进陈列馆讲解词里的一个观点是,“小道凝聚着邓小平对中国未来的思索,为他后来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奠定了重要基础”。
“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是百分之百的安全”
年10月22日上午9时03分,一架老式伊尔-14型军用飞机,从北京沙河机场起飞,几个小时后缓缓降落江西南昌向塘机场。从舷梯上走下了3位神秘来客:邓小平、卓琳和夏伯根。
邓小平是在“文革”中受到错误批判,被疏散到江西接受“劳动改造”的。他和妻子卓琳、继母夏伯根被安排住在了南昌市郊新建县望城岗陆军步兵学校的“将军楼”,劳动地点则是距离“将军楼”两公里外的新建县拖拉机修配厂。那时他被撤销党内外一切职务,成了“党内第二号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
关于邓小平等人的这次下放,周恩来在电话中和江西当地干部提及的说法是,“中央首长到下面蹲点、接触实际、向群众学习”。他对邓小平在江西劳动期间的安全提出了特别要求,以致于江西省委、省革委会领导都不敢大意。
邓小平的住所和劳动地点一经确定,时任江西省革委会副主任的陈昌奉就和拖拉机修配厂革委会主任、党总支书记罗朋开门见山地交代了3项任务:确保安全,不是百分之九十九,而是百分之百的安全;每天劳动时间三四个小时;至于称呼,既不叫同志,也不叫名字,叫“老邓”。
一项为保护“老邓”而订立的“门卫制度”很快在厂子里得到执行。按照规定,工人出厂进厂须经门卫允许,厂内人员不得进入修理车间,如遇闹事者,门卫在处理无效之下,可直接向厂革委会报告……今天,这张落款时间为年11月28日的告示就收藏在小平小道陈列馆的橱窗里,纸张早已斑驳、泛黄。
从直线距离上看,拖拉机修配厂离步校不足两公里,可中间隔着一片田垄,来回需绕一个大圈。邓小平和卓琳早上7:30从“将军楼”出发,步行40多分钟到拖拉机修配厂参加劳动,途中要经过一个长途汽车站和采石厂,路远,又不安全。
细心的工人们在工厂后墙开了个小门,沿着荒坡与田埂高高低低地修出了一条小路,从这里径直走到步校的住所,时间缩短了一半,也不会遇到外人。年10月到年2月,邓小平在这条僻静的小路上来回走了3年零4个月,也静静地思考了3年多,人们把这条小道称为“小平小道”。
“先做第一个五年计划,不行再加五年”
这样的小道不止一处。邓小平每天傍晚都会绕着“将军楼”院墙“散步”半小时,原本杂草丛生的地方,同样被他走出一条小路。女儿邓榕记得,“父亲每天围着小楼转40圈,步行大约步,一边走着,一边思索”。
当时的环境下,邓小平认为“散步”是最便当的锻炼方式。进入修理车间工作时,他已经65岁了。没人知道邓小平会在江西待多久,包括他自己。
管理秘书黄文华问他:“身体坚持得了吗?”邓小平回答:“先做第一个5年计划,不行再加5年,绝不是下乡镀金论。”
在江西的一隅,邓小平在劳动、思考中艰难又平静地度日。邓小平做钳工,卓琳拆洗线圈,每天上午工作3个半小时,中午11∶30下班回家。在这两点一线的小天地里,邓小平除了劳动,仍坚持每日读书、看报和听广播,默默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54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