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成个县、镇(园区)、村(社区)服务中心(站),8个退役军人服务中心(站)入选“全国示范”,6个镇已通过省级示范创建验收,双拥公园、双拥主题公园、国防教育一条街、双拥广场应有尽有,年再次被命名为“安徽省双拥模范县”,这些都是砀山县双拥工作取得的一个个沉甸甸的成果!
砀山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双拥创建工作,将其列为“一把手工程”,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和部队建设规划方案,结合文明城市创建工作通盘考虑、协调推进,着力构建双拥工作新格局,形成县镇村“三级联动、上下贯通、互相衔接”的双拥工作网络体系。全县社会各界尊崇军人军属、关爱退役军人、礼遇优抚对象,形成关心国防、热爱军队、尊崇军人的浓厚氛围,军民同心推进强国强军事业,合力共创双拥模范县,谱写了“梨都”儿女“军爱民、民拥军,军民团结一家亲”的时代篇章。
夯实双拥基础,积极营造浓厚氛围
不断拓展拥军宣传载体。精心制作、拍摄《梨乡拥军情》双拥主题歌曲和《大美梨都 双拥砀山》宣传片,在户外大型显示屏滚动播放宣传。开通“拥军路线”,在全县公交车、出租车、小区等张贴双拥宣传标语,在城区主要路段设置15个大型、45个小型 性双拥标示牌、10组大型双拥雕塑,建设2个双拥文化长廊,建成“两园一街一广场”(即双拥公园、双拥主题公园,国防教育一条街,双拥广场)。
不断赓续红色革命基因。县委、县政府深耕本土文化,深挖红色资源,拍摄6部红色专题片。为全县名革命英烈制作《烈士英名录》,为荣立过“三等功”以上军人制作“功臣录”。4年来,组织5万人次参加祭扫英烈活动,得到社会广泛 不断提升军人尊崇地位。相关单位与驻砀部队结对共建,在42家窗口单位悬挂、张贴、摆放“军人、军属、退役军人优先”等标识,6家单位出台拥军优惠政策,全县所有公共交通工具和A级以上景区对军人、退役军人实行免费。县出租车公司专门设立呼叫台,提供拥军专享服务。壹度集团等10余家拥军企业,积极参加省爱国拥军促进会,每年“八一”“春节”,都带着慰问金和慰问品慰问驻砀部队。结合新兵入伍、退役返乡等时机,开展丰富多彩的“四尊崇”“五关爱”“六必访”活动,在全社会营造“一人当兵、全家光荣”的浓厚氛围。开展“最美退役军人”“好军嫂”“兵妈妈”评选活动,不断增强军人军属的政治荣誉感和自豪感。出台《砀山县双拥先进单位及个人命名管理及表彰奖励暂行办法》,表彰双拥工作出色的单位和个人,颁发奖牌、证书和奖金,形成文化拥军、法律拥军、社会拥军的浓厚氛围。
落实双拥政策,维护军人合法权益
全力保障退役安置工作。成立退役士兵安置与权益保障政策落实专班,制定专项行动方案,严格按照规定,实行“阳光”安置,使符合安排条件的退役军人接收顺利、安置迅速、上岗及时。
完善优抚褒扬保障体系。保障抚恤定补落实到位。把优抚配套资金列入县财政预算,优抚对象的抚恤定补标准全部达到国家规定标准。认真落实宿州市《关于提高军人立功受奖奖励标准》,加大对砀山籍立功受奖官兵家庭奖励力度,年度以来,对荣立二等功以上的6名砀山籍官兵发放立功受奖资金30万元。优待抚恤工作做到六个“百分百”,即义务兵立功奖励率%,义务兵优待面%,退役士兵安置及两用人才开发使用率%,优抚对象定恤定补面%,重点优抚对象参保覆盖率%,退役军人临时困难补助率%。保障优抚医疗服务到位。
出台砀山县《抚恤定补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实施细则》,规范各类优抚对象医疗优惠、补助标准,医院、医院等县内“一站式”定点医疗机构28家,医院等县外“一站式”医疗机构4家,对重点优抚对象提供医疗“一站式”服务,对一至六级残疾军人实行公费医疗、实报实销,有效解决优抚对象的就医问题。
烈士褒扬纪念设施维修保护到位。将全县零散烈士纪念设施全部纳入管理,明确保护管理责任人。先后投资万元,新建烈士陵园1处,修缮提升烈士陵园3处,迁移或修缮78处零散烈士墓,将名烈士全部录入国家烈士英名录数据服务系统。年6月,为砀山籍中国人民 特等功臣和抗美援朝一级战斗英雄——王学风烈士举行铜像揭幕仪式,并建立革命事迹展览馆。
积极搭建就业创业平台。4年来,共投入财政资金93.5万元,积极搭建退役军人就业创业平台,深入开展退役军人就业服务月活动,举办专场招聘会4场,推送各类就业创业信息1万余条,发放宣传政策余份,活动月期间走访企业家,征集就业岗位个,为全县1位退役军人提供了就业信息,培训退役军人人。
夯实筑牢国防教育基础。把领导干部作为国防教育对象的重点。4年来,组织党政领导干部80余人到部队参加“军事日”活动、邀请部队专家开展国防教育讲座40多场次,不断提高领导干部国防意识。把青少年学生作为国防教育对象的基础。每年在全县中小学校开展多项次(课时)爱国主义教育,通过“少年军班”“国防演练”等特色国防教育活动,邀请现役军人、抗美援朝老兵、退伍军人到校讲红色故事、追忆红色人物、传承红色基因,培养听党话、跟党走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把民兵和预备役人员作为国防教育的重要主体。充分利用民兵整组、训练等时机开展国防教育,让国防教育融入民兵、预备役人员的生活与日常活动中,将国防教育知识和国防意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县党政干部、驻砀官兵、民兵预备役教育面达99%,在校学生教育面达%,人民群众教育面达95%以上。
全面维护退役军人合法权益。建立村级“周探望”、镇级“月走访”、县级“季联络”的常态化帮扶机制,每年春节、“八一”邀请退休志愿兵、企业军转干部、在职以及伤残退役军人等代表参加“退役军人系列座谈会”。县退役军人事务局设立“政策咨询室”“心理疏导室”“法律援助室”,对退伍军人来信来访,做好稳控和化解工作。
持续开展关爱帮扶活动。围绕“拥军关爱、爱军服务”,常态化开展新中国成立前老战士、烈属、困难退役军人帮扶救助活动。4年来,共发放抚恤补助资金1.84亿元,惠及全县余名优抚对象;为退役军人提供医疗救助余人次,发放医疗救助金余万元;帮扶救助困难退役军人户,发放救助金.54万元;为户革命老战士及烈属送家电和生活用品,向重点优抚对象发放慰问金(品).5万元;年以来,设立退役军人关爱帮扶资金万元,有效促进退役军人关爱帮扶活动深入开展。
履行拥军职责,大力支持部队建设
努力提升部队基础设施。砀山县委、县政府着力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在部队基础设施建设和日常演练等工作中,从人力、物力、财力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保障,将双拥工作专项经费、支持驻砀部队建设经费、民兵训练等经费足额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递增,实现部队营房在哪里,水、电、路、公交车就通到哪里,军供保障就到哪里。先后为县人武部建设篮球场、修缮办公大楼,实现供暖“全覆盖”;投入余万,建设砀山消防大队综合应急救援指挥中心;投入余万元,新建县看守所、拘留所及武警中队,有效改善驻砀部队官兵学习和生活条件。
注重解决官兵实际问题。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安置,年以来,为9名未就业随军家属发放生活补助费共计7.7万余元,为2名随军家属安置工作。做好军人子女的教育问题,将60余名部队子女安排到重点中小学就读,解除部队官兵的后顾之忧。解决好军人就业安置问题,积极统筹岗位,全县军转干部全部安置至党政机关、政法单位,退役士兵按照相关政策给予就业保障,做到部队干部、安置人员和接收单位“三满意”。年6月在全省率先出台《砀山县关于实施“带编带岗入伍,退役无缝就业”激励大学毕业生参军的意见》,砀山县年下半年兵员征集工作中,大学毕业生参军入伍66人,达到征集人数的50%,比上半年增加了近一倍,该项政策被国家退役军人事务部调研编入案例汇编,年砀山县被安徽省表彰为“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来源:中安在线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ys/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