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王这一脉传到朱宸濠这已是第四世。与大明众多藩王一样,经过长时间的圈养享乐,积聚在这些后代藩王身上越来越多的是贵族公子哥的习气,早已没了其先祖勇武睿智的作风。
朱宸濠的出身不好,母亲是王府里的娼妓,然而就是这世人眼里”下贱女人“生的种却按照祖宗之法继承了王位。朱宸濠在继承王位的同时,自尊心也得到了极大的满足,对阿谀奉承之词毫无抵抗力。
偏偏有两个无下限的江湖术士专挑最大的饼画给朱宸濠,说王爷面上就不像凡人,而且王府上空已隐隐显现出“天子气”,必出真龙啊!
朱宸濠就信了!
没几年,孝宗皇帝驾崩,明武宗朱厚照即位。听闻小皇帝不仅没什么大作为,还沉迷玩乐,一副昏君的模样,朱宸濠觉得这正是他的机会,从这时起,他便开始积极筹备,扩大自己的实力。
筹备谋反需要大量的人力、财力、物力,朱宸濠光是想办法恢复宁王府护卫,就花了几万两银子贿赂了朱厚照跟前好几拨红人。
有了国家编制的护卫才能私下扩充兵力,朱宸濠招降了许多江湖绿林盗匪,然后让这些人出去打家劫舍,抢夺财物。
有了钱才能继续打点朝中权贵,随时观察朝中动向,同时置办兵器、铠甲。
这一晃就是十年的时间。
即便如此,朱宸濠与他的谋士们仍然觉得时机不够成熟,准备得也不够充分。不过,通过在朝中的关系网,朱宸濠发现了另一个好契机,也许可以兵不血刃夺得皇位。
这个契机就是立储。
朱厚照即位十几年,人也老大不小了,但始终没孩子,已经隐约有传言说朱厚照生育能力有问题。皇位没有继承人这是大事,百官认为可以先从宗室中选一子侄接到皇宫教养,做候补皇储,以防不测。
朱宸濠知道后,便想让自己的儿子去候补,将来朱厚照驾崩,自己的儿子能即位的话,那他就是太上皇了,也不用背负谋逆的罪名,实乃上策。
但即使挑选宗室子侄,按理说也轮不到他朱宸濠的儿子。
一则是辈分上就不成。按辈分,朱宸濠是朱厚照的叔祖,那朱宸濠的儿子就是朱厚照的叔叔,没道理让叔叔去做嗣子;
二则朱宸濠与朱厚照是远亲,朱厚照挑选嗣子肯定要在三代近亲中挑选,再不济至少也要在朱棣这一脉支中找,宁王这一脉委实差得太远了。
不过,有钱能使鬼推磨。朱宸濠既已动了这个心思,便花了许多银两打点。朱厚照身边的宠臣有个叫钱宁的,还有一个叫臧贤的,一直为朱宸濠在皇帝耳边说好话。
他们鼓动朱厚照下旨,“召其子司香太庙”。历来祭祀太庙时,都是由皇帝的嫡子司香,所以一旦朱厚照同意朱宸濠的儿子来太庙司香,将来就有可能入嗣,成为太子。
此事拿到廷议上讨论,马上遭到内阁及诸臣的反对。
钱宁等人一看这招行不通,于是便退而求其次,说服朱厚照赐给朱宸濠的儿子“异色龙笺”。这个异色龙笺也是有讲究的,用于皇帝外出时,命太子监国,才给的印信。
钱宁等人拿人钱财,总要替人办事,有了这个异色龙笺,也算是给朱宸濠一个交代,让朱宸濠以为朱厚照已经有立他儿子为太子的意思了。
朱宸濠收到后再次信以为真,大喜过望,下令府上所有人穿红衣庆贺了四十多天。而后朱宸濠觉得应该加把劲,自古皇位继承人或“亲”或“贤”,既然他不占“亲”这头,那可以朝“贤”的方向努力。
于是,他命封地地方官及府县学的师生、耆老上街游行,歌颂他的勤勉孝行,制造声势,并着其同党上疏请求朱厚照褒奖他的孝行。
只是物极必反,朱宸濠一系列过激的举动,引起了朱厚照的怀疑,保举百官的孝行是为了升官,那保举亲王的孝行是为了干什么呢?亲王再进一步可就只有皇帝了。
而此时朱厚照身边已江彬为首的边帅势力已压过了钱宁,他们便想借朱宸濠与钱宁勾结图谋不轨之事来打倒钱宁,于是便把掌握的朱宸濠的罪状都捅给了御史萧淮。
在萧淮的奏本中不仅列举了朱宸濠在南昌封地的种种罪行,还指出朱宸濠四处招兵买马,时常密谋,定是要谋反。
朱厚照虽然怀疑朱宸濠,但也不相信朱宸濠敢造反,便接受了内阁杨廷和的建议,效法宣宗处理赵王的做法,派使臣前往南昌宣谕,只要朱宸濠能悔过自新,上交护卫,屯田,那就可以保全子孙富贵,一概不究。
巧的是,宁王府在京城的情报人员出了纰漏,被锦衣卫缉拿,整个情报网也暴露了,朱厚照便下令驱逐了宁王府的所有人。
朱宸濠在京的局势堪忧,这时候朱宸濠手下有一个叫林华的,站了出来,拼了性命也要把消息带回去,好叫朱宸濠早做准备。
这个林华真是好样的,中途换乘了好几匹马,终于在使臣的前面抵达了南昌。
可是这个消息,却传走了样,林华告诉朱宸濠,皇帝派了使臣来抓您回京治罪了。
这真的是完全错误的情报!
朱宸濠没想到事情一下子变成了这样,不仅让儿子入嗣大统之事泡汤了,如今看来朝廷竟然要先下手了,也不能坐以待毙,只能起兵谋反了!
朱宸濠的谋反虽然筹备许久,但事发仓促,他个人军事能力一般,又碰上了超厉害的王守仁,整个谋反只42天就结束了。
朱宸濠最后被处死,封国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