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

刘军连讲白癜风 https://jbk.39.net/yiyuanfengcai/tsyl_bjzkbdfyy/bz0daoc/
初冬时节,难得的暖阳照耀在乌东苗寨的操场上,村民们正忙着晾晒稻谷、玉米等粮食。操场的不远处,一座水碾坊似乎在召唤晒好的谷物的到来,“吱吱呀呀”响个不停……乌东苗寨位于贵州省雷山县境内。多户苗族同胞就在这谷地内造屋而居,他们充分利用溪水落差的地利,灵巧地制作了水碾房。据记载,该苗寨的水碾房,已有多年的历史,是雷山县境内最为古老的水碾房。“过去半夜都在排队碾米。”71岁的村民杨怎往对此深有体会。“在过去,因为人多,村里虽有两座水碾坊都不够用。大家排好了顺序,轮到你家了,哪怕是冬天半夜都得起床起来碾米。”磨槽直径约两米左右,槽宽和槽深都在30厘米左右。据杨怎往介绍,碾一次米需要三个多小时。不仅费时,还费劲。每次开始碾米时,都要用力搬动磨石启动。碾米的全过程还需要人在旁边守着,不停查看碾米情况。碾的时间不够,米粒脱不了稻谷壳,碾久了又容易成碎米。碾好的米,还需要用手摇木制风簸,把大米和糠分开。打一袋米下来,累得够呛不说,还会弄得全身是灰。“现在电足了,村头的水碾坊都清闲很多喽。”杨怎往说,很多年轻人都自己买了打米机,用水碾坊的人越来越少了。用打米机,轻轻抽上闸刀,一袋谷子还用不了半小时就轻轻松松打好。米是米,糠是糠,干干净净还不费劲。贵州电网凯里台江供电局组织施工队伍在萃文街道展福村开展“小康电”项目建设,为该村安装一台容量为千伏安的变压器,确保当地居民正常用电需求。(刘开福/摄)随着电网建设、供电服务的不断完善,不仅仅是水碾房。针对变电容量不足、布点不够、线径过小等问题,贵州电网公司凯里供电局还着力整治苗寨电线、计量装置安装混乱现象,为乌东村多户苗族同胞增大了变压器容量,规划了电表安置地点。根据苗寨木房多特点,架设在木房上的电线也做了绝缘隔离。如今,村头的两座水碾坊依旧地运转,不过它更多的是为了保留民俗供游客观赏。通电带来的幸福感让人振奋。为使广大人民群众尽快用上电,贵州抢抓一二期农网改造升级机遇,年,提前一年零8个月实现全省“乡乡通电”;3年,实现了电网供电范围内的城乡用电“同网同价”;7年11月,实现全省“村村通电”;9年12月,提前一年在西部地区率先实现全省电网覆盖范围的“户户通电”。党的十八大以来,“十三五”新一轮农网改造升级再次为贵州农村用电的飞跃带来了新机遇。截至年全省累计投资近亿元,着力满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的用电需要,重点解决贫困地区群众用电问题。在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中,今年全省已完成投资74.5亿元,新建及改造10千伏及以下配电线路2.79万公里,配变1.07万台,新增配变容量.1万千伏安,预计全年完成投资93.6亿元,提前一年完成新一轮农村电网改造升级。贵州日报当代融媒体记者江婷婷编辑李兰松编审王淑宜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rc/911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