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医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dfzg/210403/8810647.html
在12月29日举行的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上,浙江省杭州市临安区荣获“年度中国乡村振兴十大示范县市”。
据悉,以“新发展理念与区域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第十六届中国全面小康论坛暨首届中国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论坛邀请了各行各业的专家学者,从政、商、学、研各个方面,对形势进行阐述和解读,针对主要矛盾和制约发展各种体制机制弊端,共商发展解决大计。
临安作为浙江省唯一同时开展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的区县,临安全力推进“天目云农”数字乡村建设,以数字赋能乡村振兴,成为新时代数字乡村建设领域的重要窗口、走出了一条实现共同富裕的有效路径。
去年以来,临安坚持数字赋能、系统集成,构建了“天目云农”的总体框架,归集全域涉农数据,目前已打通18个部门数据,归集数据万条、图层30个,对接数据接口个,32个特色应用场景,系统构建“天目云农”公共应用组件库等。
聚力数字底座,
全面构建数字乡村一张网
冬耕勿早,春耕勿晚。12月,在杭州临安天目山镇九里村,农户们正在田间进行无人机施肥。现场,天目山镇村级监察联络站工作人员忙着指导施肥标准,一派“新时代”田园牧歌景象,而这都源于“天目云农”工程。
“目前临安打造的‘天目云农’数字化应用场景,在水稻产业当中实现了数智种植、数智灌溉、数智施肥和数智收割,确保粮食功能区快速完成‘非粮化’整治、监管,全部退林还耕,恢复种植水稻小麦等粮食作物。”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局长李届胜说。
乡村要振兴,不仅靠政策开路,还要靠数智赋能。临安运用系统集成理念,创新构建“N”数字乡村建设体系,即搭建1个“天目云农”数字乡村平台,聚焦乡村数字经济、数字治理、数字服务3大重点,创建青山湖“城乡融合”全域治理集成、太湖源“产业融合”数字示范、高虹龙门秘境数字村落景区、於潜“云上耕织图”、昌化未来乡村等5大创新示范区,逐步创新和推广N个特色应用,着力构建数字乡村应用的系统基础。
在完善信息基础设施方面,临安建成通信基站个、5G基站个,开发智慧农村总平台和60多个个性化子平台,平台产品和高速宽带惠及近5万户农户家庭,实现光纤入户全覆盖、村级应急发布信息通达率全覆盖。
聚力数字经济,
全面推动乡村产业业态升级
看到百姓从开始的“一片观望”,到后来的“一片叫好”,再到如今的“一片欢笑”,产业振兴是临安乡村振兴的主基调。
山核桃、竹笋是临安老百姓致富增收的两棵摇钱树。临安创新开发山核桃和天目雷笋两大产业大脑,推动传统农业从“看天吃饭”向“靠数增收”转变。
“在推进‘退果还林’生态经营模式中,山核桃产业大脑依托卫星遥感等技术,通过气候、土壤、地形等一系列评价因子,进行生态适宜性评价,为全区8个山核桃主产镇街的退果还林工作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为解决品牌营销难问题,该产业大脑为还消费者画像,通过对热销区域、热销产品排行榜等消费者画像数据分析,做到精准营销、精准产品开发。”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金海燕表示。
当前,山核桃产业大脑已归集山核桃生产、加工、销售等各环节全产业链数据多万条,实现产业资源管理、加工溯源管理、病虫害预警、电商大数据决策、产业综合指数分析等多维度智能分析,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数字农业农村新技术新产品新模式优秀案例。
天目雷笋产业大脑则以绿色食品认证和区域公用品牌授权管理为重点,深入实施云基地、云中心、云销售、云溯源、云培训等“5朵云”,实现竹笋生产温、光、气、土、肥、药可视化和联动控制,试点区域实现最高亩产公斤,亩产值5.8万元。
农村电商是乡村振兴的新引擎。临安实施电商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每年安排专项扶持资金万元,累计培育省级电商镇7个、省级电商专业村24个,电商服务站点实现行政村全覆盖。年全区农产品网销额达到53亿元,增长40%,间接带动就业岗位个,助推坚果炒货产业产值超亿元。
政府做规划、做环境,让村集体和村民做主体,由运营商做产品、做经营……临安持续做优乡村新业态,持续深化“两进两回”,为乡村振兴注入新鲜血液。临安在浙江全省率先成立“新农人”联合会,吸引近名乡贤返乡创业。
大力发展智慧乡村旅游,打造天目村落、天目山宝等“天目”系列农业农村区域公共品牌,全区14家村落景区运营商与22个村集体完成合作签约,村民人均增收元。
聚力数字治理,
全面推动乡村治理形态升级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临安始终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奋斗目标,瞄准人民群众所忧所急所盼,以五个“微”构建乡村共建共治共享新格局。
以“微法庭”打通司法便民最后一公里。临安创新设立村社共享法庭工作室,推动网上立案、线上调解、在线开庭等延伸至最基层,实现司法服务、法律咨询和普法宣传“零距离”,“微法庭”村社全覆盖,相关经验全省推广,浙江省委袁家军书记、最高院周强院长等领导充分肯定。
以“微权力”规范基层权力运行。临安在“天目清廉乡村”平台公开村级财务、村级工程、资产资源、民生补助、农民建房等内容,实现“监管无盲区、流程全留痕、风险有预警、公开阳光化”。年以来通过平台开展民主决策监督次、村级财务监督次,发现违规问题起。
以“微应急”来科学防控地质灾害。临安建立“地灾管理一张图,预警指挥一平台”的“防灾天目”应用场景,实现地质灾害等10个重点专网信息、1万余个视频监控、40个专业应急指挥平台全部接入,全区余处地质灾害风险防范区实现信息化全覆盖。今年以来全区已有效避让地质灾害起。
以“微预警”精准研判各类风险。临安全面集成与社会治理密切相关的人、事、物、场所等要素,构建精神病患者、危化物流、瓶装液化气等七大模型,打造社会治理风险预测预警预防体系。截至目前形成预警信息条,化解各类风险隐患起,成为全省数字赋能社会治理现代化场景应用揭榜认领项目。
以“微智治”实现全域智慧治理。临安全面延伸城市大脑数字乡村治理应用,打造青山湖街道“青和翼”全域智治平台,整合视频监控、智慧安防、电子路长、餐饮云眼等设备,打造“天上看、网上查、地上管”的治理链条,实现民生问题“一键反馈”、基层执法人员人人参与。目前已处置“民呼我为”报料余个,平均处置时长减少至8.7分钟,流转处置率达%。
聚力数字惠民,
全面推动乡村服务样态升级
民生无小事,枝叶总关情。提升住房安居、普惠金融、医疗卫生等领域服务保障水平……在临安,一批事关老百姓切身利益的“关键小事”得到高效落实。
如何办好“关键小事”,推动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数字乡村带来的便捷服务?这可以从“一间农房”开始说起。
来到临安区指南村,这里绿水青山与白墙黛瓦的农房相掩映,美不胜收。半年以前,这里还是私搭乱建频频挤占村道。改变源于临安数字孪生乡村建设吹来的东风。年以来,当地上线了一个场景应用,把从建房申请到图纸选择,再到工匠挑选、现场监督等农村建房全流程集合起来。每幢新建农房,都有了统一的服务和管理。
“以往在农村往往是一张白纸,全靠工匠现场发挥,风格杂乱。如今,临安请专业设计师结合当地风貌、农民所需、民宿等产业发展,设计了浙西民俗型、山地宜居型、田园风光型等不同风格图纸可供选择,从中可以看到临安乡村的未来面貌。”临安区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针对农房建设审批难、违建管控难、危房监测难等问题,创新农房全生命周期综合管理服务应用,开发建房审批、经营流转、建房服务、安全管理、危房改造、决策辅助6大核心功能模块,归集数据余万条,再造建房审批流程,重塑泥瓦匠持证上岗、在建房屋全天候视频监管等制度,创新智控测绘巡查技术,创设“E房码”,实现农房审批办证“零材料”、建房监管“零盲区”、贴心服务“零距离”、安全管理“全覆盖”。
目前,农商银行“安居贷”项目已为89户建房户提供年利率4.35%的贷款万元,免费图集和图集修改为农户减负元以上,农户以闲置农房、宅基地、农用地、劳动力等要素进行产权交易4.7亿元。
“建行的‘天目云贷’到位真快,感谢区农业农村局的推荐,感谢建行的高效,解决了我们的迫切需求!”浙江玉禾相约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人裘立欣喜地告诉《小康》·中国小康网记者。
裘立所说的,正是建行浙江省杭州分行与临安区农业农村局协作推出的“天目云贷”业务。原来,农业生产主体因生产周期长、农村数字化程度低等行业特殊性导致银行难以识别其真实生产情况,在传统评价体系中处于劣势,同时又缺乏有效的抵押物,融资难、融资成本高等问题突出,像裘立这样满怀热情投身于乡村振兴事业的“新农人”们,也都普遍面临这样的困境。
为此,临安加大农信融资担保支持力度,推出“天目云贷”,依托农业生产主体信用评价体系核定授信额度,结合企业经营年限和上年销售额等信息,对企业进行立体式全息画像,最快2个工作日放款、最高获批万元。另外,临安不断丰富政策性农业保险险种种类,开设政策性险种24种,总计承保46万余户(人),保额14.76余亿,累计赔付余万元。
此外,临安还在不断推进“互联网+”,全力推进智慧教学、远程医疗、智慧养老建设。比如在医疗上,面向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投放穿戴设备,实行全天候健康监测、全过程异常报警、全时段远程诊断服务,服务群众达8.6万人次。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完善‘天目云农’平台及应用场景建设,加快形成数字产业发展技术规程、数字村落景区建设导则等数字乡村建设的理论和制度创新成果,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经验,为全省、全国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更多‘临安经验’。”李届胜表示。
资料:《小康》●中国小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