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代治道先贤许逊活到136岁,被世人尊奉

在中国古代历史长河中,有一位治道先贤,他以清廉官职、水利治理、医学救治的卓越才华赢得世人景仰。这位晋代道士,便是许逊,被后人尊称为许天师、许真君。他的传世事迹如同江水悠悠,悠扬于古今,成为治学、治水、治疾的古代贤者。

许逊自幼聪颖,博学多才。早年家族避乱,定居南昌县,许逊在这里诞生。少年时期,他展现出对经史、天文地理、医学和道家修炼法术等多个领域的浓厚兴趣。传说中,许逊曾一箭射中母鹿,鹿胎堕地,母鹿舔其思而死。这一感悟使得许逊折弩而归,开始在西山金氏之宅修道。后来,他拜吴猛为师,学习三清法要,尽得秘传。在乡里,他以孝、悌、忠、信教化乡亲,赢得了深深的尊敬。

许逊20岁时被举为孝廉,但屡次荐举却不就任。36岁时,他与文学家郭璞结伴游历名山胜地,最终选择了南昌西郊的逍遥山,隐居其中。直至42岁,他再次被举为孝廉,面对朝廷礼命,才前往四川就任旌阳县令。在旌阳,他惩恶扬善,治理水患,发展生产。曾有一年,大水泛滥,田地颗粒无收,许逊组织农民到官府田里耕种,用工代税,使灾民获得解救。同时,他用自己所学的药方治疗瘟疫,取得了显著成效,赢得了民众的敬仰。

在旌阳,许逊的政绩卓著,被人们誉为“许旌阳”。他改善治理水患的状况,使得民众安居乐业。许逊的政绩不仅在水利治理上,还在治理瘟疫、倡导仁孝、减刑罚等方面有出色表现。他的清廉、廉洁之风,为后人传颂。

许逊52岁时,他料知晋室将有大乱,国事难为,遂挂冠东归。启程时,送别者络绎不绝,他的归途如同一幅画卷,蔽野的送别映照着他的背影。回到南昌后,许逊在南郊梅仙祠旧址隐居,创办太极观,额曰“净明真境”,创立净明道派。他的宗旨是“净明忠孝”。

回归故里后,许逊并没有停歇,他率领弟子四处治理水患。彭蠡湖(今鄱阳湖)蛟龙为患,水灾年年,但许逊的智慧和勇气让他成为治水英雄。他足迹踏遍湖区各地,为百姓消除水患,留下了斩蛟龙的传说。这一故事让人们对许逊的敬仰之情更加深厚。

80岁之后,许逊隐居南昌南郊梅仙祠旧址,办道院,名为太极观。他创立的净明道派宗旨为“净明忠孝”。传说许逊活到岁,合家42人齐飞天成仙,世人尊奉之为“许仙”。许逊以其崇高的德行和卓越的智慧,成为后人仰慕的象征。

在东晋朝廷的表彰下,旌阳县更名为德阳县,为许逊的功德立碑。江西新建县西山建起“许仙祠”(后名“游帷观”),在南昌市铁柱宫建旌阳祠,为许逊祭拜的人络绎不绝。历代王朝都有赐匾表彰,宋真宗更亲笔为其所建的玉隆宫顶赞誉。千余年来,江南各地建立了纪念许逊的官祠,延伸至国外。许逊的事迹如同清泉涌动,永远流传在中华文明的长河之中,成为古代治学、治水、治疾的典范之一。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ls/810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