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5月28日连云港讯外面彩旗飘扬,钢结构厂房气派高大;市场内摊位林立,前来交易的人员非常活跃。这是东海县房山镇林疃村新建的宝石市场给人的印象。市场四周是一片片金灿灿的麦田,既不靠县城,又不邻镇区,村庄田野里怎么还有一个宝石市场?这可是让人费思之处。
听了林疃村党支部书记刘回田的一番介绍,才得知这个市场不凡的来历。“林疃宝石市场一期工程达平方米,厂房式的建筑面积平方米,设立销售摊位个。通过这个平台,能更好地带动我村多个农户宝石水晶加工,余人从业者走上更宽广的致富道路。市场的兴办多亏镇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和县环保局的帮助指导。”
上世纪九十年代之前,林疃村是一个闭塞落后的村庄,村里家家户户全靠人均2亩土地生活,这儿属于砂岭地带,土层里包裹着层层叠叠的砂石,这样的土地种庄稼只能靠天收,遇到多雨的天气还能有所收获,若遇干旱,收成无几。
市场经济的大潮在全国各地涌翻浪起,也向林疃村奔卷而来,林疃人再也坐不住了,他们运用自己聪明的智慧和勤劳的双手,谱写了一幅幅天翻地覆的画卷。林疃村民对当地宝贵的石英资源进行粗加工,兴办了熔炼石英的企业,有力带动了一方农民的发家致富。
渐渐地,林疃石英向各地的供应量不断加大。但由于出土的石英砂需要去除表面杂质,酸洗成了产业必备的工序,对环境造成了一些影响。上级环保部门多次对酸洗石英进行整改关停,房山镇党委政府更是冲在第一线。一段时期,房山镇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各项措施都定了,各种办法都用了。镇村干部为此大伤脑筋,村里的群众也深感烦恼。若关停,不少村民都投入了很多家当;若不关,硫酸对土壤、河道影响很大。但难做归难做,环保是不可逾越的红线。几经艰苦努力,林疃村的多家酸洗石英砂场全部得到了关闭。
酸洗石英砂停了,这意味着昔日红红火火的石英开采加工业没法干了。林疃村的多名“石英大军”往何处去?全村上千户的出路在哪里?在对林疃村环境进行整治时,房山镇党委政府包括林疃村干部、社会贤达人士,一直在想法设法“变局”。
许兴军是土生土长的林疃人,他从事酸洗石英砂行业比较早,发展规模也比较大。自从苦心经营的砂场关闭后,他认为这是他人生事业遭遇的最大挫折。他曾打算在砂场旧址上建养牛场,但考虑养殖规模小不挣钱,规模大环保设施要跟上。思来想去,他看到村里有很多人从事艺术石料的买卖,而大家都去县城水晶市场赶集,村里也可以搞个宝石市场,让村民有摊可摆、有场可赶。
他的想法得到了村党支部、村委会的赞同,刘回田、王立山等村干部主动帮他搞调研,并给予大力支持。房山镇党委、政府把林疃村的这个项目纳入议事日程,出台了多项优惠政策。
一个篱笆三根桩,一个好汉政府帮。在镇村的有力帮助下,林疃村宝石市场顺利建成运营。该市场采取“线下+线上”两种模式,线下设立室内市场和露天市场,为买卖双方搭建平台;线上通过网络直播,以便拓展市场。在市场的辐射下,可带动多个农户从事宝石水晶加工,余人从事水晶、宝石的原料采购、成品销售。据村干部介绍,林疃村今天的发展已经改弦更张,村民们都放弃老路踏上新途。现在,村里从事宝石贸易这种绿色产业,年入百万的有十多户,年入超十万的比比皆是。
为了让林疃宝石市场繁荣发展,房山镇党委政府和林疃村已经为此作出了远景规划,将采取多种措施,打造电商基地,做好绿化美化,搞好周边环境,帮助建设停车场。同时,村里将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把现有的多亩耕地流转出去,增加村里的集体收入,让村民腾出手来,在绿色发展、富民兴村的道上甩开膀子,撸起袖子,尽情地释放能量与活力。(滕洪山朱成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