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正声明:本文素材来自《汉书》一书,反对转载,拒绝伪史,保证没有任何政治联想!历朝历代的皇帝,不仅希望在任职期间得到社会的认可,文武百官天下百姓的爱戴认可,当然也希望后来人提起他们的时候也能竖起大拇指。所谓,功过是非留给后人说,从后来人的角度看各皇帝天子的功过是非,还真有一人是被一致否定,甚至称其为史上最昏庸的天子。这位被如此嘲讽的帝王也是相当“特别”。首先,从登基到卸任,中间仅仅经过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但是,在任期间虽短,他却犯下了上千条的罪行,算下来,平均每天都在犯事,而且一犯还是好几十件大事。这位奇葩的一国之君就是刘贺。说起刘贺的登基,其实算是“被登基”,并不是凭实力上位,而是由于先帝去世,霍光临时将其推上了皇位。不到三十天之后,他又“被退位”,退位的下场就是多次被贬,最后落得个远离长安城,下半生都在南昌生活,再也没有回长安了。后来认识前人或评判前人的依据,一方面是历史史实的文字记载,另一方面则是通过考古历史学家从前人的陵墓中有所发现而推测。五年前,南昌新建县有一古墓在保护性挖掘的时候被发现,根据历史的记录和相关推测,学者认为这极有可能是刘贺之墓。果然,经过多年的深入挖掘,随着古墓被一步步剖析,再加上出土的印鉴,最终确认了这确实是刘贺之墓。学者专家们随后对出土的陪葬品进行进一步研究,发现这其中有一副价值不菲绘制了圣贤的屏风,还有很多儒家书籍,包括了失传已久的《论语》一书。按照规矩,古时候的人会把死去人的墓地按照其生前的习惯和喜好来布置,如此来看,刘贺生前可能就是属于饱读诗书,对文学和知识有追求的人。这样一来,就与历史记载中所言的昏君、不学无术等的形象有所背道而驰了。千条罪状中有一道罪是不忠不孝,但是在这墓中却有一个刘贺祖母生前常用的杯子,如果是不忠不孝之人怎会如此念旧。随着陪葬品的出土,刘贺的形象也慢慢被世人所重新认识,眼见为实,也许当时的刘贺处于权力之争的背景下,成为了牺牲品。至于历史的记载真实性,还有待进一步考究和深思了。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76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