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大山人即朱耷,是与朱棣起兵功臣宁王朱权的后裔。朱耷绘画上的渊源多与其父朱鹿洞有关,朱鹿洞是南昌当地很有名望的画家。善于山水花鸟,兼文沈周陆之长。南京博物馆现在还藏有朱鹿洞于万历四十五年的画作《山居清眺图》。
时值国破家落,朱耷贵胄子弟的身份不仅没有为其带来锦绣前程,反而使其在新朝难以立足,只得躲进深山,先后出家在洪崖山翠岩寺为僧(顺治五年)、应圣宫为道徒(顺治十年)。清朝统治稳固之后,朱耷入世出山开始他的新朝生活。分析他入世后的社会关系,尤其是与官绅名流的交往,对分析他的作品是有所裨益的。
1、江西地方大吏周体观与八大山人
在清朝统治逐渐稳定之后,朱耷开始主持由唐朝太乙观旧址修建起来的青云谱。在朱耷修建青云谱时得到了当地钜公名人的赞助,更得到了地大吏周体观的肯定。周体观时任江西按察使分巡南瑞道,他为青云谱的落成题记。朱耷这种“是非之人”能够得到清廷地方大员的支持,显然是与朱耷的品性相关的,周体观评价朱耷为“其名佩之良深”,是位恪守清律的臣民,因此他敢于与朱耷交往,不担心受朱耷的牵连。
2、与工部尚书熊一潇交好
清朝统治进一步巩固之后,不再像以前那样严格防范明皇室后裔,这些人的活动限制也变得宽松,不再窜伏山林,隐在田庐,隐姓去名。
八大山人于顺治末年,出山返南昌,恢复名姓,开始与当地名人、官吏交往。其中典型的就是熊一潇,熊氏是康熙二年进士,先后任浙江道御史、河东盐政、太仆寺少卿、刑部兵部侍郎、工部尚书。熊一潇作为南昌的显贵,与八大山人有着深厚的友谊。八大山人虽然复归尘世,但与人交往也是颇为小心的,但是能与熊一潇这样的地方大员交往他还是愿意的。
有人曾指出,熊一潇诗中“东湖烟雨寒”指的就是八大山人等组织的“东湖书画会”,众多名流一起切磋书画,饱赏东湖烟雨风色。
3、受到吏部尚书宋荦的重视
八大山人与著名书画家罗牧交好,也因罗牧而受到彼时任江西巡抚宋荦的器重。宋荦主持修葺扩建过八大山人主持的北兰寺,有人指出,这正是对明朝遗老朱耷的笼络,如其诗曰:“薄书烟海坐相仍,秋日羁愁一倍增;何处空林堪脱帽,只应还访北兰僧”《秋日重过北兰寺》。
4、与临江知府喻成龙情谊深厚
朱耷于康熙二十六年的临江知府喻成龙有着“一从结社同君好”的情谊。喻成龙在《古意赠八大山人》中把八大山人视为“知己”——“人生贵乎有知己,草露浮名何足羡”。二人还同游过滕王阁,有诗为证,道光《新建县志》卷八十五载喻成龙诗《与八大山人登滕王阁》:“漳江江水日夜流,鸿雁欲来天地秋;江边画阁凌烟雾,空翠欲滴西山暮。”喻成龙也曾夜访过在北兰寺主持的八大山人,《西江草》:“爰客容坚坐,呼徒发旧醅”,彻夜痛饮。喻成龙上调山东时,还特意向八大山人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