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贤非遗加乡土双减之后做好双加

北京什么酒渣鼻医院好 http://liangssw.com/jiepai/13124.html

“月光光,水汪汪;照得姐姐洗衣裳。洗得白,晒得黄,哥哥穿着上学堂……。”在进贤县李渡中心小学,教师在课后延时服务中,带领学生歌唱民谣《月光光》、李渡道情等民俗非遗节目民谣,领略传统文化魅力。

“双减”之后,如何做好加法,提升学校课后服务水平,满足学生多样化需求?进贤县用非遗文化和乡土文化做出回答。

梅庄花棍是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起源于元代,是当地别具特色的一种“花棍舞”。梅庄中心学校在开展丰富的课外活动的同时,大力推进梅庄花棍进校园活动,并邀请传承人占秀梅作技术指导,让学生在强身健体的同时,传承家乡文化。

自“双减”政策实施以来,进贤县深入挖掘自身历史文化底蕴,将非物质文遗产融入课后延时服务,积极推进非遗进校园,培养学生对非物质文遗产以及传统文化的保护意识、传承意识,激发学生热爱家乡情怀,有力地助推“双减”落实。

文港镇是千年笔都,文港中心小学则凭借“毛笔之乡”的文化优势,积极推进毛笔技艺进课堂,在课后延时服务时间,带领学生参观毛笔文化博物馆,走进制笔作坊,了解文港毛笔的发展历史,并邀请制笔大师教学生毛笔制作技艺,让学生从小接受笔文化的熏陶。

知乡情、懂乡音、传乡俗……该县还将乡土文化融入课后延时服务,组织学生学习进贤传统文化、传唱家乡歌曲、讲述家乡故事、了解家乡风土人情。

在民和四小,教师以《进贤文化遗产》一书为载体,一起走进进贤厚重的历史,了解家乡的古桥、古牌坊、古建筑、古文物,倾听这些古遗迹背后的人文故事;了解董源、巨然、舒芬、晏殊、李瑞清等历史名人雅士,仰慕他们的高崇品行;了解文港毛笔、李渡烧酒、张公夏布、白圩活字印刷等分布在进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体会进贤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学会了几首进贤民谣,知道了家乡以前“斗牛节”的盛况,还制作了一副关于家乡的手抄报,很有趣。”进贤县民和四小学生三(13)班学生付肖泰说。

来源:肖国瑞

编辑:熊飘飘

审阅:万朝晖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589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