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医共体集团编制池,东营利津170

「本文来源:大众日报」

坚持以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改革为重点,全面整合县乡村三级医疗卫生资源,深入推进医保基金管理、人事薪酬制度等改革,东营市利津县紧紧围绕全国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试点县工作,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成效初显,慢病服务下沉基层、实现“零距离”。

推进组织架构改革,构建医疗服务新体系。一是重组架构,组建医共体集团。医院为总院,联合全县2家县级医疗机构、9家乡镇卫生院,组建医共体集团,实行总院长负责制,推行人员、财务、业务、信息、绩效、药械“六统一”管理,形成了县乡村三级责任、管理、服务、利益紧密联系的医疗共同体。二是突破壁垒,实现人才统筹使用。实行分院班子竞聘上岗,首批聘任22人,为9所分院配齐领导班子。设立医共体集团“编制池”,名医务人员实现统一管理、统一使用,破除医务人员的编制、岗位、身份等“藩篱”。今年计划新招录名专业技术人员,将在县乡统筹使用。三是勇于创新,提高集团内部积极性。实行“公益一类保障与公益二类管理相结合”运行机制,允许提取不高于核定收支结余的80%用于人员奖励。建立“总额包干、结余留用、合理超支分担”的医保支付制度,提高医务人员下沉奖励和基层就医报销比例,乡镇卫生院住院报销系数由0.4提高到0.6,有效解决基层医疗机构“引不进医务人员、留不住就医群众”的问题。

推进诊疗机制改革,厚植县域医疗新优势。医院。近两年来,累计投入11.52亿元,医院新院区、医院新院区和县疾控中心综合楼,完善药品配送体系,提升信息化水平,带动全县公共医疗服务设施加快提档升级。总院设立6大医疗服务中心,与北京医院、医院等知名院校建立专科联盟3个,细化上下转诊疾病种,建立起了更为完善的分级诊疗制度。医院门诊、住院次均费用同比分别下降11.6%、21%。二是做活做强乡镇卫生院。在保证原财政补助不减、渠道不变的基础上,各分院原有历史债务通过财政支持等多种手段予以化解,让乡镇卫生院轻装上阵。推进县乡两级信息互通、业务协同、远程诊疗,总院下沉80人的专家队伍在分院坐诊指导,各分院不定期选派医务人员到总院进修学习,基层医疗专业技术水平得到快速提升。三是做稳做实村级卫生室。为全县处卫生室配备远程诊疗设备,开展乡医中医适宜技术培训,将运行经费由1万元增加到2万元,在岗一体化乡医养老保险补助由人均元提高到元,慢病随访服务绩效补助提高20%以上,有效解决了卫生室医疗服务水平不高、经费不足、乡医待遇偏低等问题。医院门诊人次同比增长26.2%,乡镇卫生院门诊人次占比68.9%、同比提高4.2个百分点,到村卫生室看病取药人次同比增长10%,朝着“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县”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进健康服务改革,探索贴身服务新模式。坚持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加快推动以治病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转变。一是强化慢病服务管理。从今年5月份开始,选取23处村级卫生室开展11种慢性病延伸服务,报销比例提高了15%,累计提供“一站式”慢性病诊疗服务人次,为患者节省费用5万余元。同时,方便慢性病患者在村和社区卫生室就近看病,实现了“家门口”取药报销。二是强化应急免疫服务。对全县预防接种门诊进行智慧化改造提升,及时调配医疗资源给予支持。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中,医共体集团将名医护人员选派到新冠疫苗接种及现场医疗保障战线,确保了疫苗接种工作有序推进,筑牢了院感和医疗救治防线。三是强化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组建“1个医防融合办公室+7个县专科团队+35个乡(镇)全科团队+个家医小组”的共享服务团队,为全县3万余名“三高”和“六病”患者提供了全过程、全周期健康管理服务。

(大众日报客户端记者李明报道)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53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