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定剑逝世十周年接过先生手中的启蒙火炬

蔡定剑(年10月9日-年11月22日),宪法学家,主要从事宪法、中国法制建设的理论与实践、人民代表大会与议会制度、选举制度等研究。十年前,年11月22日凌晨三点半,蔡定剑因肝癌晚期在北京医院去世。

出生草根,不屈改变命运

年10月9日,蔡定剑生于江西省南昌新建县的农村家庭,祖父是私塾先生,父亲是基层干部。家中子女六人(五男一女),他排行老二。家庭上有祖母共九口人吃饭,生活较为困难。农家子弟出身的蔡定剑,自小就开始劳动。在母亲因手工伤不能做家务后,兄弟几人还要承担家里砍柴、挑水、菜地等体力劳动。正是从小就经历过这些艰辛的生活,使他深深懂得处于底层广大劳苦大众生活的不易。

蔡定剑最早的坎坷经历来自小学升初中时,他以本乡名列前茅的成绩考上本学区的公办初中。其时正是文化大革命期间,农村实行贫下中农专政。本村贫农委员将自已考入农业中学的儿子顶替他进入全日制中学的名额。蔡定剑只能上当时属于半农半读、每天只上半天课的农业中学。虽平白遭此劫,他并不因此而颓废,后来仍以优秀成绩考入大塘中学读书。

当然,蔡定剑无论如何想不到,自己上初中的时候,冥冥之中,改变自己人生曲线的老人——邓小平,年秋被疏散到距离大塘不远的新建拖拉机修配厂劳动。寒来暑往,这位老人,在南昌陆军学院通往新建拖拉机修配厂的那条杂草丛生的小路,漫步遐想达三年之久,文化大革命,破坏法制、践踏人权,这位老人,有着切肤之痛。

由于文革期间废除高考。高中毕业的蔡定剑虽学习成绩再好也只有回乡务农。对那个年代的农村青年而言,当兵是他们离开农村可能的出路,因此当兵指标是抢手的香饽饽。年10月,他报名参军,虽初检身体合格,但由于家中已有长兄入伍,且村中民兵连长希望侄子被征召,大队干部不给他参加复检,入伍机会渺茫。蔡定剑不甘心,给接兵部队指导员写信、表决心,终于打动了接兵部队指导员成功入伍。

入伍后,蔡定剑驻守福建连江海防前线。在部队中,由于他文化素质较高,文笔又好,成为连队文书,并且很快成为团里文艺骨干,工作内容包括板报、绘画、文艺节目自编自演。

本来他很有希望提干,但所在的连队却因为编制调整被裁撤。年是恢复高考的第二年,这时政策开始准许部队士兵参加高考。蔡定剑已是入伍4年、即将退伍的老兵,家人劝他返乡务农,但他心有不甘,希望能够搏一搏高考。

可惜部队规定22岁以下的战士才有资格从部队参加高考,而蔡定剑已经23岁,他所在的师不给他报名。但他作为一个优秀士兵,在团部领导那里无人不晓,团里分管领导副政委亲自向师部机关反映情况,为他争取到了全营仅有的两个高考指标之一。当时部队战备十分紧张,一个士兵没有多少时间准备高考复习,虽然如此,蔡定剑仍以较高分成绩考入北京政法学院(现中国政法大学)。

早年坎坷的经历使蔡定剑明白一个人因并非自己能够左右的条件而遭受不公平待遇的痛苦。比如,他此后走上反歧视的道路并非来自他的阅读,而是对现实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3304.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