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社县社城镇易地搬迁村
新建的高铁站榆社西站
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的胶囊生产线
穿境而过的太长高速公路
“十三五”时期,榆社县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团结带领全县干部群众谋非常之策、下非常之功、行非常之举、尽非常之责,圆满完成了脱贫攻坚、二青会、创国卫等大仗硬仗的考验。干部接受了洗礼,家乡发生了巨变,全县经济社会取得历史性成就,民生事业取得突破性发展,党的建设和党的事业实现全面进步。
举万众之力,脱贫攻坚交出优异答卷。“十三五”以来,榆社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咬定目标、坚定信心,创新思路,苦干实干,全县上下总动员,干部群众齐上阵,打响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治贫斗穷攻坚战。五年来,榆社县全县共减贫户、人,个贫困村全部退出,贫困户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由建档立卡初期的42%降至0,减贫人数占到现有农业人口的将近一半。为有效解决“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突出问题,让广大贫困群众安居乐业,榆社县党员干部群众以愚公移山的劲头大动员、大建设、大搬迁,最终,完成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榆社历史上最大规模的搬迁,户名贫困群众搬出了穷山沟,开启了新生活。榆社县深入开展“访贫问扶”“十个清零”“六大帮扶行动”,进一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年2月27日,省政府正式宣布榆社县退出贫困县,榆社历史性地摘掉了数十年来压在头上的贫困帽子,兑现了“军令状”,打赢了“翻身仗”,开启了新征程。
鼓发展之劲,县域经济全面升档提速。“十三五”时期,榆社县坚持转型为纲、项目为王,把项目建设作为高质量发展与高速度增长齐头并进的主抓手,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质量,全县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进中向好的势头。地区生产总值增长速度逐年提升,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完成37.59亿元,同比增长2.7%;特别是年增幅达到8.6%,较年提升5.3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发展迅速,规上企业数量由年的7户增加至18户,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达到10.85亿元,增速由年-2.5%提升至5%。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年均递增7.6%,年完成27.87亿元,增幅高达41.5%。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大幅增长,年均递增17.2%,年达3.91亿元,较年实现了翻番式增长。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元,较年增加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年的元增长至元。特别是年增幅高达18.6%,位居全省第一。五年来,榆社经济保持稳中向好的发展态势,实现了发展速度和发展质量的全面提升,人民生活水平同步提高,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增强。
趁转型之势,后发崛起启动加速引擎。“十三五”时期,榆社县立足比较优势,勇于先行先试,推动理念方法“双转变”、转型创新“两手抓”,以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融入新格局。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构成由年的17.6:32.6:49.8调整为年的13.7:33.2:53.1。创新动力不断增强,全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数量由年的5户增加到10户,新增“专精特新”企业4户,设立研发中心企业4户,13户规上企业实现了研发活动全覆盖,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支出达万元,逐年增长趋势明显。榆社县聚焦转型,重点实施推进了一批变革性、牵引性、标志性重大项目,年全年实施重点项目38个,总投资.88亿元,创该县工业项目投资历史之最。特别是总投资亿元的阜榆生物精细化学品及新材料项目完成投资近10亿元,上连榆社区块煤层气开发、华能榆社电厂热电联产能源资源,下接医药化工、生物医药、健康功能食品等主导产业,搭建起产业融合交叉、相互支撑、集群发展的四梁八柱。产学研合作模式多元,开发区与山西省化学会构建了“区会合作”新模式,山西十四只绵羊种业有限公司与中国农业大学合作建立教授工作站,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邱占祥院士工作站落户榆社,省级科技项目东方红石墨烯高性能重防腐涂料建成投产,“高精尖”人才的集聚优势、学术优势正在转化为发展优势、保障优势。榆社转型开启了“加速度”,积聚了“新动能”。
建绿色家园,生态榆社开拓崭新局面。榆社县立足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系统治理这个战略基点,统筹推进生态修复治理保护、加快构建绿色生产生活方式,发挥山水生态优势,打造文旅融合新业态。榆社县坚持“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大力实施“生态立县”“旅游亮县”战略,以打造“两湖生态共同体”为牵引,创新植树造林“局县合作+院县合作”新路子,实施生态绿化25.57万亩,林木覆盖率达到39%,比年提高近10个百分点,“生态榆社”建设开启了新篇章。坚持绿色转型、生态赋能,榆社县抢抓省委“五湖”治理和市委“四湖”开发的战略机遇,“十三五”时期,云竹湖旅游开发累计完成投资22.81亿元,以游客接待中心、艺术中心、云竹驿、云竹驿二期酒店为代表的一批旅游项目相继建成投用,环云竹湖旅游公路高标准建成,全国二青会公路自行车赛高质量举办,“环云竹湖生态画廊”一期绿化工程全面铺开,4A景区创建进展顺利,“山西好风光·最美云竹湖”成为太行旅游板块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启“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的新征程,进一步擦亮生态底色,勾勒山水画卷,塑造榆社形象。全要素构建“郑太高铁经济带—环云竹湖生态文旅产业圈”,把零星散落的旅游资源串联起来,把化石文化、帝王文化、佛教文化、山水文化融合起来,推动全域旅游成势成局,加快“一景引领”向“全景榆社”转变。
扬实干之风,民生事业实现长足进步。“十三五”期间,榆社县将“增进民生福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在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加快创造高品质生活。榆社县先后投资3.87亿元实施10项市政路网工程,打通了东大街东延、西大街西延两个瓶颈,城区框架进一步拉大,建成区面积比年扩展了1.4平方公里,城市发展空间进一步优化拓展。高标准完成总投资万元的高铁站前广场和连接线工程,为郑太高铁如期竣工通车提供了强力保障。同时,大力推进“四好农村路”建设、提质工程。累计完成“四好农村路”新改建.61公里,完成三大板块旅游公路57.15公里,完成建制村通硬化路“畅返不畅”整治工程.86公里,在全省58个贫困县中率先实行城乡公交一体化运营,城乡路网更加畅通,群众出行更加便捷。实施了17个城市棚户区改造,城镇化率达到43.06%,比年提高近5个百分点。投资1.1亿余元实施城北实验学校、榆社中学多功能楼等重点工程,新增学位个,义务教育入学率从年的97%上升至%。全市第一家组建成立县级医疗集团,投资医院和妇幼保健院,城乡医疗服务水平有效提升。大力实施集中供热、煤改电、以醇代煤、清洁煤置换,实现了建成区清洁取暖的全覆盖。投资近1亿元建成设施完备的高标准文体活动中心,新增文体活动面积2万平方米。投资1.2亿元实施东河景观生态景观提质工程,持续引深推动城市提档升级行动,打响创国卫攻坚战,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以点带面,统筹推进村庄规划、垃圾治理、污水治理、厕所革命、村庄绿化,打造了20个样板村,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五年来,榆社广大群众的生活质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得到了更好满足。
谋务实之策,改革创新取得重要性成果。五年来,榆社县艰苦探索、勇于创新、锐意进取、攻坚克难,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实现改革工作从试点探索到全面推进,实现不断突破。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组建成立兴榆公用基础设施有限公司,采取PPP模式,引进社会资本6.18亿元,实施完成漳源大道北延南延、环云竹湖公路两项道路工程。聚焦易地搬迁村旧村土地综合利用抓改革、破难题,创新土地增减挂钩运作机制,完成68个整村搬迁村土地交易亩,收益3.6亿元。围绕脱贫攻坚特殊群体养老难题,整合民政部医院的服务优势,推行文峰敬老院“公建公营”医养结合模式,荣获全省脱贫攻坚组织创新奖。打造“孝善养老”特色工程,涉及老人2万余名,累计收缴并发放赡养金万余元,覆盖率达到99.30%,设立“善行义举榜”,评选表彰“好婆媳好邻里”,“孝善养老”实现村、人两个全覆盖,全社会崇德向善、孝亲爱亲蔚然成风。坚持开放发展理念,引进晋中瑞达公交公司,在全省58个贫困县中率先实施城乡公交一体化改革,群众满意度达到95%以上。突出城乡环境长效保洁难题,创新城乡环卫市场化运作机制,保洁面积扩大40%以上,机扫率提高到95%以上,城乡面貌焕然一新。坚持“保护地下水、用活地表水”原则,完成县城大用水体系改革,生活用水、工业用水的水源地两分开,县城区公共供水普及率稳定在%,取得了改善民生和转型发展的“双赢”。
五年来,榆社县四套班子以上率下、同心同向,干部群众齐心协力、开拓奋进,全县上下一级带着一级干,在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挑战中士气高扬,在打赢一场又一场攻坚硬仗中信心加倍,凝心聚力、苦干实干的氛围更加浓厚。“十四五”蓄势待发,新征程全面开启,新使命催人奋进,榆社县将继续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加压奋进、攻坚克难,久久为功、善作善成,把“转型发展蹚新路”作为逻辑起点,把转型引领推动高质量发展作为主题主线,打好“十四五”开局之战,切实增强转型发展蹚新路的信心决心,书写新榆社新篇章!
文:程煜媛图:陈卯丁
(责编:褚嘉琳、马云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