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人物福建建阳宋慈,一个人的安民治世

宋慈,法医学鼻祖,淳熙十三年()出生于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童游里。宋慈编撰的《洗冤集录》成书于淳祐七年(),是世界最早的法医学专著。宋慈出仕后,历任主簿、知县、通判、知州、而后是路级的提刑官、安抚使。每为地方父母官,宋慈就以兼济天下的胸怀,安民治世,是为士大夫的典范。

一个人与一场民变

宝庆三年()冬,宋慈接到朝廷的任命,去赣南的信丰县上任。这是宋慈仕途的第一站,职位是主簿。

信丰有“人信物丰”的意思,却是远恶之地,与龙南、安远相邻。乾道七年()安远知县王镇提到安远时说:“水土恶弱,仕者非死即病”。非常可怕,去当官的,不是死就是病。

去信丰当官不像是去当官,像是去玩命。

宋慈认真地干了三年,没死也没病,但是,即将离任的时候,信丰县隔壁的南安军出事了。南安军辖下的三个峒寨变乱:石门寨、高平寨、大胜峒。

江西路的提刑官叶宰决定不再招安,决意剿灭叛乱。叶宰招纳宋慈为幕僚参与平乱。

一个临时的专门平乱的部门创建起来了——节制司。节制司掌控江西路的军队,当时,江南西路一大批的正规军由副都统陈世雄统辖,结果陈世雄带着一群士兵观望不进。

宋慈手上只有一些民兵力量——隅团。

百姓等不住了,乱民不断抢人抢钱抢地盘。宋慈请求叶宰让提举常平司的魏大有发放赈米,先赈济百姓,稳定民心,民心一定,就不会再跟从贼人造反了。而陈世雄依然按兵不动,无动于衷。宋慈招集隅团兵员,直逼石门寨,擒拿石门寨寇首。

三峒之祸平了一峒。

消息传到陈世雄的耳中,兵强马壮的陈世雄觉得脸上无光,逼手下军士直趋高平寨和大胜峒,以期毕其功于一役。高平寨寇首谢宝崇,大胜峒寇首曾志,二人听说石门寨已破,便设好伏击,等待官兵的到来,陈世雄直入伏击圈,被谢宝崇与曾志围堵,官兵被击杀十二人,陈世雄竟一时不知所措,居然不听从叶宰的节制,退回赣县。

宋慈请求提举常平司的魏大有再次开仓赈民,屡屡传送公文给魏大有,但都没得到回应。魏大有也嫉妒宋慈攻破石门寨得了头功。

宋慈已经没有退路,再次只身率民兵、义丁前往力战,进击高平寨与大胜峒。

宋慈胜。高平寨被宋慈攻破,擒拿了贼首谢宝崇。大胜峒的贼首曾志投降。

三峒之祸被宋慈平定了。叶宰因平叛有功,被提拔去丰城上任。空缺的提刑一职由常平司的魏大有兼任。魏大有的权力极度扩张,同时负责提举常平司和提点刑狱司。

魏大有本来就不满宋慈,不但不报功,还当众侮辱宋慈。宋慈拂袖而去。

一个人来,一个人走。宋慈离开了赣南,离开了他第一任仕宦之地。

一个人与一个州的盐区

绍定元年()十二月,汀州宁化县的私盐贩子晏梦彪聚集潭飞磜起事。

宋慈在陈韡麾下参与这次平乱。

平定了晏梦彪之乱后,陈韡举荐宋慈,任长汀知县,几个私盐贩造反,事情本并不大,但当左翼军将领邓起提兵前往收捕时,邓起贪功连夜冒险进攻,官兵大败,邓起身亡。小小叛乱以晏梦彪击杀左翼军将领邓起为结果直接起了示范效应,导致附近盗徒啸聚蜂起,兵马迅速增至数千,连破宁化、清流、莲城(今连城)。

朝廷任命陈韡招捕盗贼,宋慈的老师真德秀向陈韡荐举宋慈,陈韡迅速请宋慈前往汀州平叛。在汀州,宋慈在淮西军主将王祖忠麾下效命。

绍定四年()春二月,乱平。陈韡荐举宋慈为长汀知县。绍定五年()四月,宋慈被任命为长汀知县,宋慈在长汀重修或新建县坊的鼓楼、门庑、琴堂、寝室、吏舍、府库,还建了“祠学坊”和“万雪亭”。

宋慈在长汀最大的贡献是解决长汀百姓吃盐的问题。

南宋明确划定食盐销售区,不得越界销售。福建路的行政区划为:建宁府、汀州、南剑州、邵武军、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军。一府五州二军共八个行政区。其中建宁府、汀州、南剑州、邵武军称为“上府”或“上四州”,福州、泉州、漳州、兴化军称为“下府”或“下四州”。上四州不产盐,多用福盐,宋慈去上任的长汀为福盐区。

长汀百姓吃的是福盐,福盐从闽江逆流而上到南剑州(南平),而后转入沙溪,再逆流到九龙滩,结果,食盐的盐包破败,河中沙石水草随潮水拍入,盐的质量极差。过了九龙滩,还得走陆路,挑夫担着盐在狭窄山路行走,步子沉重,汗流浃背。这些食盐,从上船到最后进入百姓家,有时要超过一年。

到了汀州,宋慈还了解到,汀州府的官盐,重量不到一斤,但价格达四十七钱;盐子贩卖的私盐,重量一斤半当一斤卖,而且颜色纯白,没有掺沙石杂草,才卖二十钱。

暴利!所以,汀州大量的百姓贩卖私盐。当时造反的晏梦彪就是干这营生的。

农田的农事结束后,就有人挨着寨堡敲鼓,召集愿意前去贩盐的人加入,私盐贩手持兵器旗鼓,来往于赣州、汀洲、漳洲、潮洲这些地方,又毫无纪律约束,每到一处,便抢人谷帛,掠人妇女,与巡捕吏卒格斗。

宋慈到汀州后,决定为民请命。改变汀州的盐区,让汀州用潮州的盐而不用福州的盐。

这貌似是一个合理而简单的问题,实际上,这问题相当复杂。盐区的改变意味着国家盐法的调整,盐区利益的再分配,甚至会影响一个王朝的政治、经济、战略布局。

宋慈上奏朝廷。一个知县的上奏引起了朝廷的注意,朝廷平定晏梦彪之乱花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南宋之初闽北的范汝为之乱也是盐贩之乱,前车之鉴,不得不引起重视了。不久,朝廷同意宋慈所奏,批复的文书下达到汀州,允许改运福盐为广盐。但潮盐的运输也是个问题,汀江没开发。宋慈率领邦民开始了伟大的壮举:开辟航道。汀江下行,有许多的险滩,宋慈带百姓,凿礁石,开航道,终于打通汀江下行的水路。

原需要一年才能运抵汀州的福盐,如今,潮盐只要三个月就运到了。

一位小小知县,改为了一个王朝的盐区,而汀江水路被打通后成了汀州的交通大动脉,小小芝麻官干了年利千秋利万民的大好事。

一个人与一个州府的灾荒

嘉熙四年()的常州是重灾区,那年,绍兴府荐饥,临安府大饥。

荐饥,是连年灾荒;大饥,是严重的灾荒。整个浙西,一片大旱,飞蝗来袭。米价波动非常厉害,起初三十六贯一石,渐渐上涨,到一百贯,再后来,一斗粟一千贯,涨价的势头根本无法控制,饥民有的全家饿死,有的一起投江,浙西一带的道路上都是殍死者,流民充斥。

当时朝堂中有一位“公清之相”,叫李宗勉。他急需一些老成持重的人帮他渡过南宋浙西灾荒的难关,当常州需要一位知州时,他想到了一个人,宋慈。

宰相李宗勉提拔宋慈为常州知州,让宋慈到第一线去抗灾。宋慈受命于危难之间。

宋慈到了常州,核实户籍,礼致富户,劝勉贫户,希望大家拧成一股绳,共渡难关。而后,宋慈调查了田产贫富,将百姓按贫富分为五等,行济粜之法。最富有者拿出存粮,一半用于助济百姓一半用于出售;较富有者拿出余粮只出售而不无偿济助;中等的既不卖粮也不接受救助;次贫者半救助;赤贫者完全救助。

同时,稳定米价,定出市场价格,将政府的槠币(南宋的纸币)全部放出,贷给市民,不计利息,鼓励往浙东贩米来卖。

宋慈还上书朝廷,请求免除灾年常州百姓租税,朝廷找了个折,免除了当年常州租税的一半。

第二年,常州又遇旱灾,宋慈以郡守身份,写祷雨文,请求降雨,祷雨之后,果然暴雨下落,常州的百姓认为渡过灾荒与好收成都是宋慈带来的,在淳祐元年()年底,百姓自发为宋慈建好了生祠。文士们还为宋慈撰文记录,新科进士王允升撰《宋郡侯赈荒记》,建康教授赵若炳(常州人)撰《宋郡侯生祠记》。常州的百姓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来表达对一位好官的爱戴之情。

朝廷也很感谢宋慈。宋慈是嘉熙四年()十一月来任常州知州的,当时是官阶二十二阶的朝奉郎。淳祐元年()八月,宋慈与知婺州的赵与懃、知江阴军的尹焕、知广德军的康植因为济籴有功,各进一秩。

当时,武进县有个县尉叫史能之,爱好当地史志。宋慈对史能之说,常州的志书过于简略,可以重新编写。史能之记下了。之后二十多年的时间里,史能之一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362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