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朱虹
本书是我对江西文化旅游观察和思考的结果。常有人问,你为什么如此热心研究这个问题?一句话,我喜欢文化。学士论文写的是“领袖论”,硕士论文写的是“理想论”,博士论文是“意识形态论”,在国外留学期间研读的是大众传媒。正是因为这样的研究背景,才被调到中央办公厅调研室工作。在中办工作期间,具体在中央宣传思想工作领导小组秘书组,工作职责是联系中央宣传文化等相关部门,参与起草国家相关政策文件,并参加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组织演练工作。到江西工作后,作为副省长,组织上让我分管文化旅游工作,行走在赣鄱大地,每天与江西各地干部群众交流,与文化厅、旅发委、教育厅、建设厅等部门联系,并在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地方志办公室查阅了大量资料,组织编写江西旅游文化宣传书籍、画册、歌曲和影视作品等。这些活动使我越来越觉得江西文化底蕴厚重,红色、绿色、古色旅游资源富集,与全国一些省市相比,是一大特色,我深深的爱上了这片土地,爱上了红土地上勤劳智慧的江西人民。
本书共收录我这三年来发表的70余篇文章,分为文化篇、旅游篇、景区篇、评论篇。以文化论,本书首次提出了江西时代节点的新概念。从安义和新余两地发现的第一个江西人,到当今新时代,其中有四个时间节点,即“万千百十”。“万”的代表是指万年县的仙人洞和吊桶环遗址,在这里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种植人工栽培稻,把世界稻作起源向前推移至-年前。“千”指景德镇是宋真宗赐名的“千年瓷都”,它是当时全世界最大的工业城市,是英文中国名称之源,元明清三朝御窑,代表了世界制瓷业的最高水平。“百”是指井冈山的红色文化,近百年前,中国共产党人在这里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新道路。“十”是指40年前的小平小道,邓小平在新建县拖拉机厂的这条多米的小道上,通过反复观察、学习、思考,形成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新认识,这里由此成为了中国改革开放的策源地。江西人创造的四个文化节点的里程碑,开启了中华文明“农、工、政、经”的新纪元。
本书还全面总结阐述了江西对中国文化作出巨大贡献的特殊定位。儒释道是中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江西是儒家文化的中兴之地,婺源人朱熹,总结了孔子以后儒家思想的发展,集传统文化之大成,写作的《四书章句集注》被钦定为必读的教科书,成为中国古代社会后期统治思想的首要代表者。
江西是佛教禅宗的定型之地,禅宗五家七宗之中,三家五宗的祖庭在江西,“马祖建丛林,百丈立清规”,佛教发展史上硬件和软件问题,都在江西解决。江西是道教的发源之地,汉代张道陵在鹰潭龙虎山开创天师道,后融合葛玄的灵宝派、许逊的净明派等教派,统领江南道教,成为中国最大的道教组织。这些研究成果对于宣传扩大江西影响,彰显江西气度,增强江西文化自信发挥了积极作用。
以旅游论,从全域旅游的定义、特性,有利条件与制约因素,战略布局到发展路径、具体措施,都进行了具体而详尽的分析探讨,对于如何唱响“江西风景独好”品牌,打造好红色、绿色、古色三张名片,突出“密码”,填补空白,开发更多的旅游业态,如山水游、红色游、乡村游、温泉游、古迹游、养生游,如何创新旅游商品,开发旅游演艺,培养“金牌讲解”旅游人才等,都有专文论述。最后,指明旅游是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最合适途径,总结了江西旅游的成功之路,提出了“四处可游,四季能游,四海来客,四通八达”是江西旅游的总目标。
那么选择什么做本书的标题呢?因这次写作和我以往的不同,在北京时,强调高大上,写文章总要上国家一流的大报大刊,这一次的目标是用通俗的语言让老百姓看,所以都是在本地媒体,如《江西日报》《当代江西》,“江西风景独好”“大江网”“江西宣传”“江西发布”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2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