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党代会系列报道春风化雨润桃李,长

北京白癜风治疗要花多少钱 http://pf.39.net/bdfyy/bdfjc/150526/4629682.html

“以前我们每天去上学需要走一两个小时的路程,自从搬来县城以后,我们上学越来越方便了,而且学校环境也特别好,来到这里我们不仅不用每天起得早早地赶路,还可以每天晚上去图书馆阅读各种书籍来不断地提升自己,现在我的成绩也在不断提升,成功考进了全班第一名。”长顺县第四中学学生梁玉芳说。

长顺县第四中学学生梁玉芳是一名九年级学生,以前家住敦操乡,搬到县城后,在长顺县第四中学就读,对于新的环境她很喜欢,回忆起以前上学的艰辛,梁玉芳深有感触。

自年以来,长顺县通过整合乡镇学校不断完善教育,按照初中集中进城、小学集中到镇的学校布局调整思路,将全县17所初级中学整合成4所集中办学,新建了19所中心幼儿园、15所村级幼儿园,并将8所撤并后的村级小学改造成幼儿园。

五年来,长顺县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十三五”期间,长顺县通过实施学校布局调整,优化整合教育教学资源,解决了农村学校小而散、学科教师结构性缺编等问题,推动全县教育事业高质量发展。

集中整合资源优化学校布局

长顺县第四中学是长顺县整合资源集中办学、实施“义务教育公平工程”的重点项目。年,通过整合教育教学资源,初中集中进城,投入2.18亿元新建县第四中学,并将全县17所乡镇初中整合成县民族中学、县第二中学、县第四中学和广顺中学4所初中集中办学。目前可容纳来自全县各镇乡(街道)在校师生余人。

“以前我们那里的哥哥姐姐们上初中多是在乡里上学,现在我们小学毕业就能到县城读书了,学校的环境好多了,还可以认识各个地方来的同学。”长顺县第四中学学生柏罗英说。

整合办学后的长顺四中,配备有完善的办公楼、教学楼、实验楼、图书馆、体育馆、宿舍楼、食堂、教师活动中心等功能性建筑,按区域分别设置,校内建筑布局合理,设施齐全,环境优雅,学科教育显著提升。

“我们以前在老家读书的时候学校很小,宿舍很小,食堂饭菜样式也很少,自从搬到新的学校,我们的生活条件改善了,有了可以看书的图书馆,在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很多自己想看的书,食堂里面也有了很多我们喜欢吃的饭菜,教室还有了多媒体,老师的教学方式也很适合我们,我们的学习环境越来越好了,很开心!”长顺县第四中学学生王静说。

按照“高中整合、初中进城、退初进小、退小进幼”的思路,坚持“科学规划、资源整合、先建后并、分步实施”的原则,梯次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全县合并重组建成1所公办高级中学、1所中等职业学校、4所初级中学、41所小学。

除了整合高中以外,长顺县还大力发展农村学前教育,投入万元新建中心幼儿园16所、村级幼儿园10所。投入万元将8所撤并后的村级小学改造成幼儿园,全县幼儿园数量从年的9所增加到现在的64所,实现了城乡村幼儿园全覆盖。

此外,推行集团化办学,促进城乡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按照办学规模、地理位置、生源分布、教育质量和发展态势,将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均衡编组成四个集团,实行集团学校“联研、联教、联培、联评、联谊”,有效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长顺深化集团化办学加快城乡教育均衡优质发展改革,在黔南州年教育工作特色亮点项目评选中荣获一等奖。

通过不断深入推进教育系列改革,有效地解决了“学校布局不协调、教育资源不均等、教学水平不均衡”等问题。各个学段师生比更加合理,小学师生比、初中师生比、高中师生比在原来的基础上不断提高,教师学科结构性缺编的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改变了农村学校“小弱散”现状,告别了教育严重资源不足的历史,实现了城乡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保障了城乡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

强化四项保障全面优化教育服务

在实现中小学布局调整改革以后,长顺县全面实施吃、住、学、乐“四在校园”工程,不断强化学生营养餐配送的保障,让学生吃得放心、住得安心、学得用心。

长顺县升级改造了45所学校食堂设施设备,并采取政府向社会购买服务配送模式,实行“4+2”模式向学生给予补贴,保障学生吃得饱、吃得好,全面提升营养餐质量,中小学、幼儿园营养改善计划实现“全覆盖”。

长顺县教育局副局长罗代伟说:“在保障教学设施方面,投入了1.3亿元对49所中小学宿舍进行标准化改造、对51所学校教育设施设备进行升级完善,全面提升学生住宿条件和学校办学条件。”

长顺县通过整合上级专项、政府财政、广州帮扶和社会帮扶等各类项目资金来改造学校教室和学生宿舍,按照“三间一通”标准对45所中小学宿舍实施标准化改造,按照“三室场”的标准对45所学校教育设施设备进行统一更新完善。同时,还更新和补充了各中小学的各种设施设备、仪器,补充图书18万册,安装班班通套、购买计算机台,实现完全小学以上学校“三通两平台”全覆盖,实现了城乡教育资源均衡配套、均衡投入、均衡改善。

为了让学生学得开心,弘扬长顺“中国书画之乡”的文化名片,在中小学实施“特长培养计划”,结合各校实际情况,已有31所学校开设美术班、音乐班、书画班等特长班,推动学生特长发现培育培养计划全覆盖,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社交能力和适应能力。

长顺县第四中学德育处主任牟仕伟说:“作为一所拆并安置的学校,我们开设了各类兴趣小课堂,希望能为来自不同乡镇、不同地区的孩子,搭建一个成长的平台,让孩子可以放开自己的心扉,展示自己的才能,获得自己的快乐。”

“在这里上学我们可以参加各种兴趣班,我参加了书画班,找到了自己的兴趣爱好,并且和小朋友们相处之后,我更加开朗了,我很珍惜这次机会,希望在今后的日子里,可以好好地学习。”长顺县第四中学学生张佳宜说。

结合寄宿制学校的特点,全面推行学校“师长制”教学管理模式,每个宿舍都有“宿舍家长”,同时县城寄宿制初中实行月假制,放假当天由运管部门统一调度公共客运车辆集中接送学生,构建学生安全全程管理体系。

“我们学校针对住校的学生采取的管理方法是全面推行‘师长制’,也就是每名老师都需要担任2个宿舍的‘宿舍家长’,需要每天对学生的住宿情况进行管理,构建新型的师生成长关系。”长顺县第四中学校长王应学说。

优化师资队伍提高教学质量

王娟是一名年轻的教师,在学生眼里她就是一个“多媒体”,在课堂上她的教学方式,深受学生们的喜爱,她喜欢利用现代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设备去增强学生的学习方法,让学生爱上学习。

“我们的师资力量比以前强大了几倍,在课余时间我们可以互相探讨,互相提高教学技能。教学条件得到了改善,资源也比较齐全,这极大提高了我们的工作效率。”教师王娟从毕业后,就一直在鼓扬任教。如今,整合到四中,她和家人的联系也多了。

近年来,长顺推行教师竞争上岗机制,按照“全县统筹、师随生走、优中选优、竞聘上岗”的原则,建立完善行政岗位、学科岗位竞争机制,实行竞聘上岗制,校点整台后名教师通过双向选择进行分流,对落聘的教师充实到后勤管理队伍,教师队伍在竞争中持续不断优化提升,基础学科教师实现了优中选优。

年,出台了《长顺县人才引进培养办法(试行)》《支持教育兴县发展的十条意见》等,针对引进高层次教师队伍在购买住房、待遇报酬、激励奖励等方面给予全面保障,累计引进本科学历教师名,研究生以上学历教师12名,教师队伍持续不断优化。师生比达1:19.4;年在籍生人,学生人数逐年攀升。教育教学的能力和水平逐年提升,师生在年全国技能大赛中等赛事中多人多次获奖。

此外,建立教育人才引培激励机制,用好教育帮扶协作机制。长顺县充分用好贵阳市、广州市对口帮扶的政策机遇,在贵阳实验三中开办“长顺班”,并在长顺县民族高级中学开办2个“贵阳班”,派近千人次长顺骨干教师赴贵阳市、广州市跟岗学习,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年,长顺县州级以上教学名师、骨干教师分别从年的6名和46名增加到现在的31名和名。目前,长顺县有省级名师2人,州级名师4人,省级骨干教师13人,特级教师3人,州级名班主任7人,州级名校长1人,省级乡村名师工作室9个。

“我们将始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进一步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资源,强化教育教学管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谈及长顺的教育发展,长顺县教育局副局长罗代伟说。

 通讯员罗思黎李雪春

编辑沈长志

编审梁晓琳张发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fz/214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