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文化消费70年变迁从黑白期进入

数字看发展:文化消费的发展水平是衡量一个城市文化软实力和百姓幸福感的重要标尺。新中国成立时,台州文化消费选择性少,水平层次低,全体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接近于零;改革开放以来,台州文化消费逐渐从匮乏、单一到丰裕、多样;年,台州市全体居民人均文化娱乐消费支出元,70年实现飞跃。图为小演员在表演戏剧。华灯初上夜未央。台州市民广场的广场舞音乐开始响起;不远处,市图书馆灯火通明;市文化馆的各教室,音乐声四起;东商务区的奥斯卡影城、意得影城多部电影上映;远处,一城中村的文化礼堂正在表演戏曲,座无虚席。一个普通周末的生活缩影,折射出台州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人们的文化生活逐渐精彩与丰富。根据发达国家文化产业的发展经验和规律,人均GDP达到美元时,就会出现对文化消费的“井喷”需求。年,台州的人均GDP超美元,这意味着台州已经进入文化消费的“井喷”期。新中国成立初期,文化消费宛如单调的黑白色,选择少。如今,台州的文化消费从“黑白期”跨越到了“井喷期”,内容丰富斑斓。文化设施:提供丰富选择“我们已经看了一下午的书了,图书馆氛围很好。”黄岩江口中心小学的陈奕帆告诉记者。环顾台州市图书馆,地方产业图书馆、无障碍图书馆、24小时自助图书馆、图书漂流室、亲子活动室、馆外书吧,设施多样齐全。台州市图书馆年接待读者万人次,全年总借阅量册。这座成立近9年的图书馆,悄然成为大家休憩学习之地。年6月15日成立的黄岩县图书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全省首批新建县(市)公共图书馆之一,也是黄岩人为数不多的文化消费场所。黄岩图书馆馆长卢勇回忆几十年前的情景时说:“当时大家文化消费选择少,看书、看电视或是看电影,已经十分让人羡慕了。拥有一张借书证是很难的事情。”过去,台州作为成立不久的地级市,有“城市新,文化缺”的说法。为此,市里相继建成了书画院、文化艺术中心、博物馆和图书馆等。各县(市、区)也积极建设文化设施,涌现出临海国华珠算博物馆、椒江吴子熊玻璃艺术馆等优秀典型。如今,文化设施形式多样。台州市民广场附近,就有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等11个公共文化服务联盟。市民老王大剧院听戏,儿子电影院看电影,孙女唱吧唱歌,大家各自享受着多样文化设施带来的便利。此外,一个个乡镇和社区的基层文化活动中心,从无到有、从有到优。截至年,路桥已建成上百家文化礼堂,获得全省首批文化礼堂建设先进区称号;作为目前台州市建筑、设备配置最完善的专业剧场——三门剧院成为当地标志性建筑。与科技交融的文化设施,是市民老王曾不敢想的。年,“台州文化云”作为集全市域文化信息预告、文化场馆预订、文化活动预约等于一体的一站式公共文化服务平台诞生,标志着台州市公共文化服务全面进入了数字化时代。文艺活动:增添生活色彩在市文化馆副馆长俞叶萍的记忆里,上世纪50年代,大家为数不多的乐趣是观看戏曲表演。改革开放以来,文艺活动在台州大地上百花齐放。台州人拥有了更多欣赏“视觉盛宴”的机会。本地剧团如台州乱弹推陈出新,借十九大春风,首次涉及现代题材的大型剧目《我的大陈岛》创排。目前已多次登上央视,走出国门,成为台州文化特色标签。此外,台州人现可在家门前享受高雅艺术的熏陶。年11月26日晚上,开心麻花经典剧目《乌龙山伯爵》在椒江大剧院顺利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这是台州第一次邀请知名话剧团来表演。上海多恩艺术有限公司负责人吴春侃努力将高水准的交响乐团引进家乡。年1月,白俄罗斯国家交响乐团在椒江大剧院举办了“新年音乐会”。同年9月,椒江市民袁先生在此听到了“缪斯之吻”班杜拉琴手风琴二重奏音乐会。年初,台州文化年在全市域范围内启动。市本级先后举办了百余场次文化活动,市县联动组织相应活动多场次,并带动基层举办各类文化演出4万余场次。年,台州文化年活动全面升级,频频收到好评。现在每晚7点,台州市文化馆一片热闹景象。小到18周岁,大到70周岁的学员,正在“文化超市”公益培训班上课。“文化超市”是市文化馆面向成人培训的公益性文化活动,已举办12年。俞叶萍说:“第一年开办时,只开设了9个班,大概50多人报名;现在已有45个班,一年近人学习。”“文化超市”课程内容丰富,给各年龄段的学员生活增添了色彩。“以前不敢想象,现在的老年生活这般丰富,越活越充实了。”60后的应仙方夫妇已将戏曲学习作为生活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文化产业:勾连台州消费近日,记者走进台州府城刺绣博物馆,精美刺绣陈列其中。省级非遗项目台州刺绣传承人廖春妹管理着线下博物馆,其女儿卢钇宏管理着线上博物馆。她凭借专业知识打造了刺绣数字博物馆“云中绣吧”,让台州刺绣走入寻常百姓家。廖春妹管理的浙江台绣服饰有限公司,被认定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其为G20峰会开发制作了国礼和系列产品,成了台州文化产业的一个响亮的品牌。作为民营经济创新先发地区,曾经的台州文化产业发展存在总量偏小、活力不足、结构不合理、体制改革滞后等问题。为此,我市制定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发展政策,推动台州方兴未艾的文化产业发展。近年来,我市出台了《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加强影视文化产业扶持的若干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培育形成了一批发展前景良好、竞争力强的骨干文化企业,产业主体不断壮大。现在,台州文化发展创意园、老粮坊文化创意产业园等文创园区纷纷建成;黄岩“工艺美术之都”、路桥“广告创意印刷产业园区”、天台山“养生文化旅游基地”、仙居“中国工艺礼品之都”、临海“中国休闲用品礼品生产基地”等一批国家级和省级特色文化产业品牌茁壮成长。年,我市文化产业增加值为.09亿元,占GDP比重4.4%。台州的文化产业正紧密结合本地特色,表现出蓬勃发展之势。《台州市文化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中提出:“我市将努力将文化产业打造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柱性产业。”即到年,我市文化及相关特色产业增加值突破亿元,占GDP比重达8%左右,力争成为浙东南工业产品智造示范区、浙江省民营文化产业发展先进区、优秀文化人才集聚区和文化体制机制创新区。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1xbbk.net/jwbjj/9193.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网站简介 广告合作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网站地图 版权声明
    冀ICP备19027023号-7